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
作者 :唯爱娇娘 2020-04-05 21:08:19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据中山大学官网显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谢伟副教授乘坐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1600米水深处,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一具长约三米的“鲸落”。此次发现的鲸落处于南海中部海山上,根据其形态特征,估计为一只齿鲸尸体,初步被认为是鸟嘴鲸。该鲸落附近有数十只白色铠甲虾、红虾、蠕虫以及数只鼬鳚鱼,呈现区带分布。该鲸落尾部仍然能观察到有机组织,提示该鲸落的降解时间可能并不是很长。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谢伟副教授表示,目前国际上发现现代自然鲸落总量不足50个。“在南海发现的鲸落,尾部仍然可以发现鱼类在撕扯它尾部的肌肉,可能是刚刚死亡不久的鲸鱼。”
鲸落被认为是维持深海生命和生态的驱动性食物来源,鲸鱼尸体分解的不同阶段支持着从大鲨鱼到微小细菌等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阶段被称为移动清道夫阶段,即鲨鱼和螃蟹等食腐动物清除鲸鱼的软组织。第二阶段为机会主义者阶段,其他的异养动物(如蜗牛和蠕虫)利用较大的食腐动物提供的剩余食物,它们在鲸落周围的沉积物中定居下来,并在鲸骨上或鲸骨内清除任何的残留物。第三阶段是化能自养阶段,鲸骨腐烂时产生硫化氢,某些细菌可以直接从硫中获取能量,而较大的生物则依赖于生活在它们体内的减硫细菌(称为细菌共生)。
上一篇:湖北荆门将发放电子消费券 每人不超过1700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