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产业赋能,胶州城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建引领,让老百姓共同致富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在胶州城投山东·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洋河镇南官庄村通过胶州城投对农村道路及农业设施现代化改造,在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上实现农村面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升。其中有一位65岁的刘汝成,是洋河镇南官庄村农民,自去年9月就在山东·半岛田园综合体打工,每天工资100元,他告诉记者,自己家的5亩地都流转给这个项目了,每亩土地收入1800元,加上平日打工挣钱,收入比往年多了两三倍。“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胶州城投董事长谈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时说,“我们胶州城投订立的目标就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乡镇党委政府联手做这个项目,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之上,实现和谐共赢。疫情期间,我们静下心来跟当地党委、跟组织部门、跟宣传部门不断地开联席会议,形成党建引领的合力。
成立联合党委,我也提了几点意见,第一这个党委不是虚设,他是要为实现和谐共赢这个目标而设立的。实现和谐共赢又分这么几个步骤,前期要有利于生产,怎么流转土地,怎么协调村庄和老百姓,怎么去引领老百姓,这是必须发挥党建作用。之后这个区域的规划、这个区域里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提升,不是公司要做的,是这个党委应该做的。围绕这个事情,我们提出了五个镇办洋河、里岔、胶北、胶东、三里河,下设党总支,既整合政府部门在各个村庄里发挥的党建作用,也整合我们这个产业统一发展的问题,再整合整个党委的管理体系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体系,这个党委是管3万亩地的党委。党建发挥作用,产业跟着走,产业发展又带动经济发展。村庄变化很大,统计数据显示,这六个村在项目落地之前村村都负债,现在村村都有盈利。我们每天给老百姓付出的劳务费用,一个人一天100块钱以上。现在老百姓想进入项目打工,我们通过党委引领人力资源公司,可以为老百姓就地就近解决就业,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据记者了解,胶州城投在项目运营前期流转了胶州市洋河镇南官庄、崔家小庄、李家屯、石门子、尧洼、石沟等6个村的10000余亩土地用于发展大樱桃产业。流转了土地的农民又以农业产业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到项目打工,农民实现了土地流转收入、劳务费收入、土地入股分红等多渠道的收入倍增。6个村集体由原来的负债30万元左右,到现在增收360万元;村民由原来的一亩地收入500元左右,到现在一亩地收入3000元左右,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山东·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在洋河用工3000人,每年每人增收3.6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超过1亿元。农民拿着土地流转的收益,还可以在地里打工,实现工作不出村,享受近距离照顾老人、陪伴孩子读书等便利,切实让他们体会到农业可以用科技来引导,市场用平台终端来实现的新兴农业发展模式的强大之处,推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思路,以支柱产业为抓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打造了农村合作组织与企业共同参与,把农民变成农业产业工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胶州城投模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