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解锁“向往的生活”
2017年,陈步猛在镇上举办“手艺新生”公益培训班学习绘画。这个由镇政府和嵩口创业创新中心发起的公益项目,包含“自然农法”“竹草编工艺”等培训课程。
青红酒、笋干这些当地特色农产品,古渡口、鹤形路这些嵩口风光,都出现在陈步猛的画册里。3年来,陈步猛画满整整6本画册,他的手绘作品和名字也被印到镇里制作的文创明信片上,成了供销新社里的拳头产品。明信片每多卖出一份,他就能多收到一份版权费。
“现在镇上来往的游客多了,‘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就来了6000多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把画卖出去。”陈步猛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未来镇上还准备帮他举办一个画展。
近年来,嵩口将脱贫户纳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范畴,引导当地原住民利用自身手艺发展包括旅游文创在内的地方特色产业,贫困户每户每月可增收800元~1500元不等。
让火起来的古镇“慢”下去
嵩口的慢节奏,是不少返乡青年选择留下的理由。
3年来,每逢寒暑假,福州女孩谢方玲和她的重庆对象石浩男都会带着一群从北上广飞来的城里孩子,到嵩口学习建筑古法技巧。在营地,孩子们要拿着瓦工用的铲子在墙上抹泥巴,通过观察泥巴颜色变化,为自己的土房选取合适材料。小建筑师们还要体验传统夯土方式,学习如何调配泥土,制作土墙。
专攻景观建筑设计的石浩男是课程开发者。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在城市里古人的智慧被淹没在钢筋混凝土之中,嵩口却依然照着祖辈的节奏过着生活。这样的慢节奏也让古民居里留下浓浓的烟火气。”他希望,“嵩口能够一直这样慢下去。”
同样希望嵩口能“慢”下去的,还有在公益图书馆当管理员的贫困户杨仁灼。他希望从小吃到大的小吃蛋燕不会因旅行团的到来而涨价,希望从小看到大的古民居能修旧如旧,保持原样;也希望公益图书馆能一直开下去,小镇里的安宁不会被喧嚣打破。
据嵩口镇副书记吴宇坚介绍,为保持嵩口最原始、最传统、最特色的文化“DNA”,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在富起来的同时,还能找到记忆与乡愁,当地坚持以“小步快跑慢慢走”的节奏改造,力求保持原住民生活形态,让更多嵩口人成为古镇活化的监督者和参与者,共同解锁千年古镇“向往的生活”。(记者 李润钊 通讯员 曾文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