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新冠自来水注氯需静置2小时?三文鱼感染没法吃?6月“科学”流言榜出炉
流言:-20℃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
李兰娟院士说:新冠病毒特别“不怕冷”,在-4℃可以存活数个月,在-20℃该病毒可存活20年,这就是新冠病毒几次都在冷藏食品较多的海鲜市场被发现的原因,因为病毒完全可以被跨国转运。
真相:日前,李兰娟院士团队对这一报道做出回应:该报道信息不完全准确,与李兰娟院士本人观点不符,对公众造成较大误解。
6月19日,在杭州海关举办的抗疫经验交流会上,李兰娟院士就海关如何在进出口物资检疫检测环节加强新冠病毒的排查给出建议和看法。其中,在说到冷链运输环节的疫情防控时,李院士表示:一般情况下,病毒在冷链上能较长时间存活。在我们已知并掌握的病毒中,处于-4℃左右可以存活3-6个月以上,-20℃可以长期存活达20年左右。不同的病毒存活时间也不一样。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的病毒,从出现到现在才8个月,对它的认识及耐低温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
流言:薯片生产过程中可传播新冠病毒
一家食品企业的薯片生产厂区被通报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意味着厂区生产的薯片可传播新冠病毒,薯片已不安全,公众近期不要吃薯片。
真相:这次受到疫情影响的工厂虽然有员工感染新冠病毒,但可以保证薯片产品的安全。产品加工过程均要经过高温热处理工序,结合严格的GMP管理体系和实践,病毒在整个产品供应链过程中存活的可能性为零。
高温加工是食品生产环节中消杀微生物的重要方式,即便土豆等原材料沾染了少量病毒,经过高温加工也很难存活下来。
通常来说,油炸类食品的加工温度大约会达到170℃左右,非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加工温度也会在130℃上下。在这个温度下一般微生物很难存活下来,无人接触的食品自动化生产和包装流水线,也基本可以避免食品在这些环节被人为污染。
虽然包装食品在生产包装等前置环节中很难被病毒污染,但在后期运输以及商超销售,还有快递员配送的过程中,确实也存在着食品外包装被病毒污染的可能。因此,市民在购物或签收快递时,应该做到科学防护,避免被病毒感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