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强 消费升级快……如何抓住小镇青年的心?
“过去一段时间,小镇青年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是主流、是大势,但近年来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和县城的青年选择在家乡创业、就业的比例不断提升,这与我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有直接关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未来要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县域就要花力气抓住小镇青年的心。”
据了解,多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口向城镇、继而向大中城市集中。第二阶段是集聚和扩散并行,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中小城市出现了要素向周边小城镇扩散的趋势。第三阶段,人口向中小城镇迁移速度加快,由此带来大中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较快,形成城市带。在后两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大大加强。以美国为例,上世纪70年代,美国50个大城市的人口下降4%,而这些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人口则增加了11%。
多位专家指出,中国城镇化已进入新阶段,县城、特别是处于城市群中的县城以及一二线城市周边的县城,正迎来大发展。再加上交通设施改善、互联网经济发展,以及部分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等因素,经济活力较好的县城和县级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加。不过,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补足短板、多方发力。魏后凯谈到,具体来说,一是要发展产业,小城镇有产业支撑才有充足的就业岗位;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再加上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必然会留住不少小镇青年,也会吸引一些小镇青年回到家乡,走向基层,在小地方干出一番大事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