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稳投资 多重点领域超大项目加快推进
以水利建设为例,“重大水利工程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领域。”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表示,这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能够直接和间接带动投资6.6万亿元,同时年均能够增加就业岗位约80万个。
“下半年投资托底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其中基建投资是重要发力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重大项目的谋划方面,要着力推进“两新一重”相关项目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统筹规划,一方面,前瞻布局高科技、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布局5G基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鼓励地方结合自身经济特点开展“新基建”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补短板领域投资。结合疫情防治、洪涝灾害等情况暴露出来我国相关领域的不足,未来要加大公共卫生设施、重大水利、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恢复的最突出问题还是需求不足。下一步,要在提振基建上下功夫,长短结合抓好补短板工作。下半年要围绕全局长远规划,加快谋划建设全局性长远性大工程。
重大项目的推进离不开资金支持,除了加快财政、金融资金的落地,业内指出,深入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于推进重大工程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苏伟表示,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资总规模很大,必须通过加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多渠道来筹措工程建设资金。
范若滢也建议,建立健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的长效机制,继续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提振市场主体长期投资经营信心。灵活安排融资模式,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适度放宽基础设施领域的外资准入门槛,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引入长期外资参与相关项目建设。此外,更大程度上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通过专项建设基金、抵押补充贷款(PSL)支持基建特定领域等措施对重大基建项目进行支持。(记者 孙韶华 班娟娟 王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