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科第一名无缘清华北大详情曝光!清北回应江苏状元无缘名校
专家希望由“强基计划”过渡,实现招考分离
对于白湘菱的这种情况,7月28日北大、清华、南大招生组的老师均回复澎湃新闻,无法破格录取,须按政策要求招生。
但白湘菱遇到的情况仍值得探讨。
储朝晖指出,作为较早开始探索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省份,江苏的招考制度中控制招生录取的因素比较多,设置了主科考试分数与选测科目等级两个指标。这种设定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的,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可能更多的是个性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苏的教育评价系统过于考虑全面,而对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考虑不够充分。
储朝晖认为,这实际需要从深层次系统地去解决问题,包括高校能不能有招生决定权、评价权的问题。未来教育改革应实现的一个目标是,让高校招生的诉求的多样性,与学生成长发展的特征的多样性及学生的择校意愿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让更多的考生通过一个更合适的考试机制进入理想的学校,同时也让高校能够招到理想的学生。
对此,储朝晖也强调,实行这样的目标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来努力和发挥作用。
熊丙奇则认为,江苏“3+2模式”不仅带来了“双门槛”问题,也反映出,只要按学生考试总分排序录取的模式不变,不管怎么调整考试科目、科目计分方式,基础教育都无法走出应试教育,学校和考生都会考虑怎么在新的科目组合、计分方式下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社会舆论也会以功利眼光看待新的科目组合和计分方式。
“高考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推进招考分离,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熊丙奇认为,今年新实施的“强基计划”既给了学校招生自主权、学生自主选择权,又将招生、培养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了“共性+个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他希望,“强基计划”可作为过渡,未来教育改革朝着招考分离的方向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