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取证像记者暗访?环境公益诉讼面临多重困境
作者 :唯爱娇娘 2020-07-30 16:08:47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2 公益损害量化难,修复难
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官们还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即:如何量化损害的价值、确定赔偿的标准?
以上述非法倾倒建筑垃圾为例,经评估,涉案船舶倾倒入海的建筑垃圾中含有镉、汞、镍、铅、砷、铜等有害有毒物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倾倒数量认定前后就有3个版本:海口市海洋局举办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显示违法倾倒的总量为7580.56立方米;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定的倾倒量为15791.616立方米;而受检察机关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院评估鉴定的倾倒量为69360立方米。几个版本数据间最大相差有9倍多。
“不少公益侵害、损害现有技术难以科学量化,请司法鉴定机构鉴定费用高,检察机关难以承担,而且专家意见能否作为合法证据还不确定。所幸,在此案中,被告提出抗辩,一审法院仍采信了专家意见。但被告提起上诉,二审怎么判还不好说。”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刘本荣说。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非法盗采海砂案件中,非法盗采海砂近年来在海南愈演愈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追究违法者损害环境的赔偿责任,海洋执法部门仅通过行政处罚进行打击,这样的违法成本远远低于采砂收益。而要想鉴定盗采海砂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海南省内有资质的机构不全,对其中涉及的特殊情形难以鉴定。
“生态修复费用是多少、赔偿金归谁、怎么管理使用、怎么修复等问题缺乏配套机制,一些执法部门对追究损害赔偿责任认识不一,积极性不高。”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王帮元说。
上一篇:香港特区政府:欧盟因香港国安法而公布的措施属错误决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