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北京最后的挂历小店” 它还能存活多久?
“喜欢挂历的什么?”他重复了一遍记者的提问,“这里面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好山川啊……”说到这儿,他指着墙上高悬的“中国好家风”“兰亭序”“翰墨山川”挂历,“多好啊,挂家里。”
尽管,挂历在当下已经衰微如斯,但当年的盛况,至今仍是不少国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一到年底,大街小巷各色小店里都售卖色彩缤纷的挂历,顾客扎堆购买。手捧一卷带着油墨和塑料味的挂历,辞旧迎新的欢乐已然荡漾在空气中。
“那时候大家伙儿工资都不高,可能也就百八十,一本挂历就要十块,也都还是会省吃俭用买一本,是刚需啊”,说起往事,金大爷也是唏嘘。从繁花似锦到少人问津,纸质挂历退出历史舞台,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的普及,随时能翻看日期的手机早已是人人的标配。
挂历是季节性商品,10月底开卖,12月是旺季,转年之后销量就一落千丈。记者日前在中午采访时,门口时有行人路过,但进店的寥寥无几。金大爷脸上的落寞,也愈发明显。尽管如此,他还是365天几乎每天都来,早上8、9点开始营业,以前是晚上9、10点才关门,最近老伴儿身体不太好,他常常5点就闭店了。
事实上,金大爷确实也有一笔生意经。每个进店的人,招呼购买新年挂历之余,他也会问客人哪一年生,然后就会用撑衣杆熟练地撩开最外层的新年挂历,亮出那一年的老挂历展示给客人看。有的客人是特意来寻自己或亲人出生那年的挂历,也有的被金大爷这么一撩一亮,情不自禁就掏钱了。
也许是岁数大了,精神头儿不如当年,金大爷对客人谈不上热情,有网友在大众点评上评论“话不多”“态度不好”。事实上,记者感受更多的是金大爷那股倔强劲儿。或许,正是这股倔强劲儿,让金大爷得以在当下浮躁而飞速的社会里,为人们留下一方聊以怀旧的空间,感受一丝从前车马慢的意境。
记者:应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