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意识的发展与边界,大脑“噪音”何起?

作者 :钛媒体 App 2021-08-21 12:10:27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dCx曹操读书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dCx曹操读书网

文 | 陈根dCx曹操读书网

作为承载人类意识的载体,大脑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复杂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大脑的运转主要依靠多重神经元网络在多个脑区之间架起信息交流的桥梁,一个神经元细胞可以与50000个神经元细胞交流信息。dCx曹操读书网

即使人们处于睡眠状态,大脑中的神经元也无时无刻不在相互交流。在60年前科学家掌握了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技术之后,他们就知道大脑活动会频繁发生变化,即便没有明显的理由表明大脑应当如此变化,但事实依旧如此。dCx曹操读书网

也就是说,大脑的神经活动是不规则的,是从一个瞬间到另一个瞬间的变化并且,无论是否评估单个神经元或整个大脑区域,都会出现这种神经活动异常。大脑总是显得“嘈杂”,然而就是这种嘈杂,为大脑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令人惊喜的发现dCx曹操读书网

大脑“噪音”何起?

用脑电图仪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就是所谓的脑电图(EEG)。1875年,英国生理学家RichardCaton首次从动物大脑皮层记录到节律性脑电波;192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ansBerger则在前者基础上首次记录到人的脑电波。dCx曹操读书网

脑电波的基本波形包括a、β、θ和δ波四种。其中,a波的频率为8~13Hz,幅度为20~100μV,常表现为波幅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反复变化而形成a波的梭形。a波在枕叶皮层最为显著,成年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dCx曹操读书网

睁眼或接受其他刺激时立即消失而呈快波,即β波,这一现象也被称为a波阻断。β波的频率为14~30Hz,幅度为5~20μV,在额叶和顶叶较显著,是新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的标志。dCx曹操读书网

θ波的频率为4~7Hz,幅度为100~150μV,是成年人困倦时的主要脑电活动表现,可在颞叶和顶叶记录到。dCx曹操读书网

δ波的频率为0.5~3Hz,幅度为20~200μV,常出现在成人入睡后,或处于极度疲劳或麻醉时,在颞叶和枕叶比较明显。dCx曹操读书网

脑电波的发现和脑电图记录的实际应用实现了人们对睡眠状态的准确判断和定量分析成为研究睡眠的必备手段。根据脑电图,睡眠被分为了眼球快速运动(REM)睡眠,也叫做快速眼动睡眠或快动眼睡眠,具体表现为眼球快速运动并且发生梦境,以及与眼球快速运动睡眠恰好相反并且持续较长时间的非眼球快速运动(NREM)睡眠。dCx曹操读书网

不论是眼球快速运动(REM)睡眠,还是非眼球快速运动(NREM)睡眠,都是根据脑电波节律性电位变化所分类。然而,在脑电波节律性电位变化外,还存在一种非节律性的电位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大脑“噪音”。dCx曹操读书网

对非周期性电位变化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925年,J.B.约翰逊在研究的真空管噪音。四年后,德国科学家汉斯·博杰就发表了首份人类脑电图研究报告。即便没有明显的理由表明大脑应当如此变化,事实依旧如此并且波动方式似乎完全随机。dCx曹操读书网

比如,当大脑形成α电波,即电波频率在8-12赫兹/秒时,人们处于放松、准备进入睡眠的状态。但是大脑的电波输出并不是完美的平滑曲线,相反,当它们陡增到顶峰、下冲到谷底时,这些线会产生抖动。有时大脑活动没有规律,使其看起来更像电噪音。dCx曹操读书网

当前,大脑噪音这一现象被给予诸多命名,有人称其为“1/f斜率”或“无标度活动”,也有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非周期性信号”或“非周期性活动”。尽管神经科学家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知道了自发性的大脑波动,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dCx曹操读书网

研究人员只是将这种现象归结为“随机背景噪声”,仍继续专注于分析更容易测试的有意识大脑活动。但是,随着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够有效分析这些“大脑噪音”的算法,他们开始意识到,这种脑电活动并非真正的噪音,而是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它或许指示了大脑中神经活动的状态,甚至有可能判断意识的边界dCx曹操读书网

大脑噪音之必要

如上所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研究人员都不认为这些“大脑噪音”能带来有用的信号——2014年发表于《认知科学趋势》的一篇综述中写到,或许是因为噪音看起来如此普遍,许多生物学家并不认为通过对噪音进行1/f特征转化,可以得到有用的信号。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仪器自身发出的噪音。dCx曹操读书网

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仪器噪音的幅度远小于非周期性脑电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标度的脑电活动会给大脑功能带来益处。dCx曹操读书网

为了量化非周期性脑电活动,科学家们做了不同的努力。一方面,有科学家分解了原始的脑电图数据,就像用棱镜将太阳光分成不同颜色。为此,他们首先采用了傅立叶分析技术。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绘制的数据都可以表示为三角函数的和,例如正弦波,而三角函数可以通过频率和振幅来表示。dCx曹操读书网

科学家可以将不同频率下的波幅绘制成一张图表,即功率谱(power spectrum)。功率谱的幅度通常用对数坐标系表示,因为它们的数值范围很大。对于纯随机的白噪声,功率谱曲线相对平坦,呈水平状态,因为它在所有频率下都是近乎相同的。dCx曹操读书网

神经活动产生的曲线具有负斜率,因为低频脑电波的振幅更高,而高频脑电波的强度则呈指数下降。这条曲线被称为1/f,表示频率和振幅具有反向关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劳伦斯·沃德表示,用这种方式分析脑电图数据,类似于在一座公铁两用桥上用录音机记录声波。dCx曹操读书网

随机经过的汽车轮胎发出的嗡嗡声,制造出非周期性的背景噪音;而列车每10分钟一次的鸣笛会产生具有峰值的周期性信号。在数据中,这个信号明显比背景信号突出。一次突发性事件,如长时间的鸣笛或车辆相撞,就会在声波中产生明显的尖峰,影响1/f的整体斜率。dCx曹操读书网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尝试开发工具来支持对于大脑噪音的研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认知科学和数据科学副教授布拉德利·沃伊特克就是其中的先行者。沃伊特克希望神经学家能利用软件从任何数据集中,自动分离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脑电波特征,并寻找出有意义的1/f趋势线。dCx曹操读书网

因此,通过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家合作,沃伊特克开发了一种软件,可以分离出隐藏在非周期性脑电活动中的规律性脑电波。比如α波,科学家对睡眠和清醒状态下的α脑电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dCx曹操读书网

这为神经科学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用于剖析有规律的脑电波和非周期性脑电活动,以便理清它们在行为、认知和疾病中的作用。 dCx曹操读书网

大脑噪音将带来什么?

可以说,自发性大脑波动是一种不应被低估的工具,其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也正在超越人们的想像。dCx曹操读书网

首先,借助沃伊特克的软件,有研究人员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在受试者脑电图的非周期性噪音中,高频脑电活动的下降速度比清醒时更快。换句话说,功率谱斜率的绝对值更大。研究人员认为,非周期性脑电活动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意识状态的特定标志。像这种新的客观指标,可能有助于了解昏迷患者的麻醉状态,并改善治疗过程。其研究于2020年7月在线发表于eLife。dCx曹操读书网

还有一些使用沃伊泰克开发的软件所进行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多动症药物疗效的调查,以及基于性别差异对自闭症患者大脑活动的研究。他们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在模拟数据库中测试了代码的性能,肯定了利用此工具进行新研究的可能性。dCx曹操读书网

其次,在《意识与大脑》一书中,法国神经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也提到:“神经元不仅能容忍噪声,还能放大噪声。”神经元的工作原理是放大认知波动,甚至利用这些波动的噪声来帮助生成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方案。认知波动可能使我们更接近一个范式转变,即“噪声是新的信号”。dCx曹操读书网

对这些认知波动的研究正引导研究人员以全新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会在心理健康科学领域带来一些难以置信的突破。对这些认知波动的研究正引导研究人员以全新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治疗。dCx曹操读书网

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不再试图减少抗抑郁药引起的自发大脑波动,而是尝试增加这些波动。这有些违反直觉,因为自发波动和走神也会导致抑郁性的沉思和焦虑。然而,通量理论认为,这些消极的思维习惯会受到大脑中大量自发性波动的干扰,而这种干扰会使一切放松下来,使我们改变旧的习惯dCx曹操读书网

在纽约大学的朗格尼成瘾卓越研究中心,罗兰·格里菲思和斯蒂芬·罗斯给巴尔的摩和纽约市的80名重症癌症患者服用赛洛西宾,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表示,他们因害怕死亡而产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了显著缓解。即使在治疗6个月后,这样的改善效果仍然存在,并且与自发波动的放大有关dCx曹操读书网

最后,大脑噪音的研究或许还将为机器智能带来新的研究路径。要知道现代人工智能的核心挑战之一就是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困境,这使得人工智能经常变成人工智障。dCx曹操读书网

dCx曹操读书网

比如,一辆黄色校车来说明如果是在乡村公路上行驶,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可以自信地准确识别出校车。然而,如果校车侧方位停在马路正对面,那算法可能就会很有自信地认为它是一辆扫雪车。如果从某个角度从下往上看,它又会被当作一辆垃圾车。dCx曹操读书网

问题之一在于情境。当一张新图像与训练图像集足够不同时,即使差别只是简单的旋转或障碍物,深度学习的视觉识别也会发生错误。相反地,情境的生成似乎取决于某种非同寻常的连线和信号生成功能——至少在人类大脑中是这样。如果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非同寻常的连线和信号生成功能,或许也将推动人工智能实现新的阶段发展。dCx曹操读书网

大脑不是完全确定性的,对于大脑的认知还在不断更新。神经元铺设的这个超级信息网络貌似充满了大量无意义的信号,但显然,它们对于人们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索其背后的机理,或许也将朝人类意识的边界更近一步。dCx曹操读书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dCx曹操读书网

dCx曹操读书网

核心关键字: 人工智能

相关文章

  • 控制大脑的黑科技,是进步还是伦理挑战?
    控制大脑的黑科技,是进步还是伦理挑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丨学术头条,作者丨刘芳,编审丨王新凯在科幻电影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控制另一个人大脑的超能力场景,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并非不可实现。近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麦凯尔维工程学院(McKelveySchoolofEngineeringatWashington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将近红外激光和纳米材料相结合,成功改变了大脑和心脏神经细胞的活动。相关成果以 Reversible...

    2021-07-29 18:59:57
  • 周鸿祎发布360战略目标:构建国家级分布式安全大脑,已落地10多个城市|CEO说
    周鸿祎发布360战略目标:构建国家级分布式安全大脑,已落地10多个城市|CEO说

    钛媒体快讯|7月27日消息:“360想完成一个梦想,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初心,就是打通各地、各行业的安全大脑体系,形成威胁情报和数据的互相查询,构建起一个国家级范围的分布式安全大脑,真正提升整个国家的安全能力。”ISC大会主席、360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在第九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以下简称ISC2021)上直言。7月27日,ISC大会以“网络安全需要新战法,网络安全需要新框架”为主题在北京隆重开幕。开幕式...

    2021-07-28 06:59:08
  • 哈啰普惠用车获两项发明专利授权,哈啰大脑匹配引擎 2.0 更智能
    哈啰普惠用车获两项发明专利授权,哈啰大脑匹配引擎 2.0 更智能

    近日,由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服务业务的匹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和“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调度系统”两项发明,双双获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发明专利授权通知。据了解,两项发明专利分别应用哈啰顺风车和哈啰打车业务,将分别提高顺风车的司乘匹配效率和网约车的运力调度能力等。哈啰大脑匹配引擎2.0增加“智能推荐助手”共享出行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顺风车平等互...

    2021-05-31 16:58:36
  • 海信发布家庭大脑,要做“务实”的人工智能
    海信发布家庭大脑,要做“务实”的人工智能

    海信家庭大脑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已经是目前各个行业都在瞄准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往往都是“词见得多、体验到的少”。究其核心原因,还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仍然处于破冰期,对于具体落地的场景、产品、技术路径,还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可以让所有的企业集中发力。5月20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海信就分享了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探索,包括拥有30T算力的海信...

    2021-05-23 10:05:35
  • 世界上最笨的恐龙 剑龙大脑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
    世界上最笨的恐龙 剑龙大脑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

    世界上最笨的恐龙是什么恐龙?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 ......

    2021-05-03 18:01:22
  • 世界上最聪明的恐龙 伤齿龙的大脑是恐龙中最大的
    世界上最聪明的恐龙 伤齿龙的大脑是恐龙中最大的

    世界上最聪明的恐龙是什么恐龙?伤齿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约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最初是因为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刚开始人们首先认为它是一种蜥蜴,然后又把它当作一种长相呆笨的恐龙,后来把它的骨骼组合起来之后 ......

    2021-05-03 17:10:14
  • 脑洞大开是什么意思?大脑中需要用想象力去填充的“大脑洞穴”
    脑洞大开是什么意思?大脑中需要用想象力去填充的“大脑洞穴”

    “脑洞大开”由“脑补”衍生而来。“脑补”源自日本动漫,本指观剧者在大脑里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补充或添加原剧中没有的情节或内容。后来词义扩大,对小说及其他艺术作品甚至现实生活中的情节、情景进行幻想、想象,也 ......

    2021-03-24 12:18:13
  • 瑞欧威尔成为百度大脑DuMix AR首个工业智能硬件生态伙伴
    瑞欧威尔成为百度大脑DuMix AR首个工业智能硬件生态伙伴

    瑞欧威尔成为百度大脑DuMix AR首个工业智能硬件生态伙伴...

    2021-01-27 16:15:56
  • 当你孤独时,你的大脑到底在干什么?
    当你孤独时,你的大脑到底在干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学术头条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孤寡老人,还是在外独自漂泊的年轻人,在独处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思考很多事情,并感到孤独和备受煎熬。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对于大脑以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那么,人为什么会感受到孤独呢?当我们感到孤独时,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近日,来自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系的内森·施普伦(NathanSpreng)教授...

    2021-01-08 20:00:17
  • 李沛:每个中国人的反应代表一个神经元,就能组成“中国大脑”? |2021-01-03
    李沛:每个中国人的反应代表一个神经元,就能组成“中国大脑”? |2021-01-03

    // 作者 | 李沛“中国人以观察见长,而我们以思考领先,正宜两好合一,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莱布尼茨《中国近事》01拉丁汉字化1892年,厦门人卢戆章出版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小册子,提出了自己发明的汉字拼音化方案—“切音新字”,在自序中,卢戆章明确将创制新字与民族救亡联系了起来,认为传统汉字难学难记,是导致数理化教育在中国难以普及,人才难以涌现、进而国家难以强盛的根本原因。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是中国拼音文字发展史上的第一种方案和第一部著作,也奠定了后世数十年汉语拼音化运动...

    2021-01-03 09:52:36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