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赵本山自立为王,收乔杉为徒大放异彩,刘流经历了什么?
原标题:“甩掉”赵本山自立为王,收乔杉为徒大放异彩,刘流经历了什么?
可以称之为赵本山和兄弟的艺人,在整个演艺圈都在3人以下。
潘长江、范伟家喻户晓,他们是与赵本山共患难的好兄弟。
最后,他是《乡村爱情》国民剧的众多配角之一,被称为“刘大头”。
他虽然是剧中的小人物,王大虽然是助理出身,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电视剧制片人赵本山的二把手。
本山传媒公司的运营基础是,担任副总经理职务,一人之下,万众之上。

但是,“鸟没有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而不成功”。
看着多年来活跃在幕后的兄弟,借助自己的才能迅速出人头地,难免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开始想到了梭罗班。
但是,当他真正逃出来,自立为王的时候,讽刺的是人气高涨,把书忘了。这个草根演员的根太差了。
然而,回想起30年前的事,刘流早早就成了相声圈的文字大佬,和马季、侯耀文等老艺术家都是同龄人,郭德纲见面后,总要主动请缨师叔。

从1984年开始,他正式踏上了10年相声比赛的职业生涯,靠实力获得了金奖,名声传遍了整个黑龙江。
此时的赵本山在做什么?他刚走出农村大门,就转入铁岭剧团,演了三年“盲人”才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因此,当得知刘流在黑龙江退出本山媒体并在网上遭到嘲讽时,不少人气愤地说:“刘流成名的时候,赵本山还不在。”

不管是见风使舵,还是见机行事,只有回顾刘流的过去才能明白。
人生看起来很长,但其实只是瞬间。不要一步一步胆怯,不要后悔自己的人生旅程。
他与赵本山的矛盾更是“有志者事竟成”。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一起挖掘。当刘流“甩开”赵本山成为国王时,刘流经历了什么?

01、
9年前,刘流出演《乡村爱情变奏曲》后。
过了一会儿,他告别了赵本山,辞去了副总裁的职务,开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在这个阶段退出,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刘大头虽然不是本剧,但却是关键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但他赋予了角色灵魂,让大家看到了这个平凡男人的重情重义。

是的,我可以。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兄弟刘能,尽力维护,对脾气暴躁的妻子,无私忍耐,十几年不离不弃。
当他从山庄的董事长变成无业游民时,他重拾商圈,离开了村子,直到药材的机会来了。
作为表演反馈,刘流对这个角色的工作如日中天,完成了从相声到专业演员的蜕变。

自己的创作才能也得到了发挥,他将许多创意引入主线,亲自塑造了《乡爱1》的突破。
这部轻喜剧电视剧火爆十年,奠定了至今热度不减的神剧地位。
我记得在《乡爱2》的筹备期,刘流和赵本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天,一个好负担也商量不出来。
恰巧助手告诉他,满洲寄来了邀请函,请赵本山参加城市周年活动,两人二话没说,收拾行李上了火车。

其实,在他们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完全可以支撑住头等舱的机票。
但是,由于这哥儿们关门几天,创作灵感在脑海里糊了。他们需要在漫长的新环境中唤醒自己。
两天两夜的卧铺经历,让刘流看到了老百姓真正的旅行,有时也能看到两个乘客因为无聊的事情而吵闹。
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主意。刘能、赵四吵架的好场面是架在桥上的,所以诞生了。
有了开头,过程的创作自然充实,果然,第二部上映后,让很多观众从头到尾笑个不停。
密集的搞笑包袱,彻底发挥东北式幽默。
可见,他离开本山媒体后,《乡爱7》的口碑,真的是肉眼在向“轻薄”发展。
失去了刘流的点缀,这部农村剧最初肩负的责任和理想相去甚远。
脱离现实生活的故事主线、只为逗观众笑而演的喜剧、就算没什么大不了也能拍五六集的拖拉,令人失望。
幸运的是,在随后的拍摄中,赵本山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也发现主线剧情有注水的迹象。
立即力挽狂澜主动裁减,立即更换监督,使内容猎奇新颖,声誉总算保住了。
反过来,刘流在脱离了原本的轨迹后,开始突破自己,第二年主演了《大村官》、《傻儿传奇》两部大作。
演技扎实,饰演的角色也很有神韵,但群众反响一般。
刘流顿时慌了,他离开本山,不是为了吃下坡路。他赶紧掉转方向,效仿赵本山广募集潜力股。
他负责培养和资源支持,门徒出来后,让他们为自己拿下市场,继承自己的影响力。
乔杉和修睿是两个幸运儿,他们从表演学院毕业后,直接加入《爱笑会议室》,后来入侵辽宁卫视,获得了《屌丝男女》的资源。
很遗憾,这两个人的生存价值,虽然有喜剧的天赋,但不会由领路人带着走上更大的舞台。
他们的父母为了儿子的前途,主动找到了老乡刘流,并拜托了他。“刘老师,有时间的话,你能看两个孩子的表演,帮帮他们吗?”。
刘流正因为队里没有人,当晚就深深地欣赏了乔杉和修睿以前的作品。
他发现这两个小伙确实是好苗子,马上打了电话。“我没事。请他们随时来我这里报道”。
结束正统的拜师仪式,乔杉、修睿跟随师傅,踏上刘流五年的资源阶梯,成功踏上春晚的高处。
但他们这小小的成功,远比不上刘流春晚的战绩!
02、
即使年轻时的刘流是金块,头大脖子粗,身材极差,完全不符合娱乐圈的审美,也没有影响他的春晚生涯!
刘流的雍太体型不是后天吃的,人本来就富裕。
父亲为了不辜负他的“优势”,直接给他报了体校,先学了足球,发现确实跑不动,就转战冰球专家。
作为一个在冰上长大的年幼的东北孩子,刘流对滑冰有着天生的热爱,但兴趣成为专业人士后,他发现自己其实很古怪。
我宁愿整天呆在宿舍里,听广播里的相声比赛,也不愿每天在冰上摔跤,或和别人扭打在一起。
之后,我完全放弃了去体校,整天呆在家里学习段子。
父亲信奉“一劝二骂三打”的教育观念,后来,好事说尽了,该骂的骂尽了,甚至都暴打了孩子好几顿都没效果。
“算了,让他去学曲艺吧!”听到父亲妥协,刘流蹦着高跑到当地曲艺团,但没有一个师父愿意收他。
因为这孩子太丑了,说话也不利索,办事还磨磨蹭蹭,根本不是吃这碗饭的料。
这个世界上,有天赋的人只占30%,剩余的人,要么凭一股努力劲成功,要么认清自身,妥协平庸,当一辈子普通人。
刘流不属于前者,更不是笨蛋中的懒惰者,他很努力上进,既然曲艺团不要他,他就边打工边自费上培训班。
那整整一年,他每天五点上工,下午五点休息后,马不停蹄学艺,经常熬到面色、眼眶皆通红,头发也在这一年开始疯狂掉落。
赵春田前辈全看在眼里,便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他要收这个孩子当儿徒弟子。
但这个举动却遭很多同行制止,尤其是李金斗坚决反对,气哄哄跑到赵家准备将此事拦下:
“赵老,您可是相声界最高辈分演员,收刘流当儿徒,那我们岂不是要叫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小孩一句师叔?”
赵春田深觉有理,但依旧不忍心看这个一心求艺的孩子。
每天跟在自己屁股后面洒扫院子,殷勤做饭,只求他教一点皮毛,让他能接触到相声门槛。
因此赵老下定决心,他就是要收下这个孩子,但也付出代价,刘流将是他的关门弟子,余生不再收徒。
刘流很争气,没有让师父失望,三年时间学会柳活儿、贯口、腿子活儿、砸挂等,甚至还学会了创作。
师父见他学了自己不少能耐,便提议他可以去参加相声大赛,有相声泰斗做后盾,刘流很顺利踏上长达十三年的相声大赛之路。
1997年,已经拿下二十多项相声荣誉金奖的刘流,被央视邀请荣登元旦和春晚两大舞台。
为了打响首次登电视台的第一炮,刘流特地请了有18次春晚经验的唐杰忠当捧哏。
有大佬相助,想不火都难,但可惜巅峰过后,他便发现相声这个行业越来越边缘化,他的人气自然逐步低迷。
直到1999年,被迫转战小品,与潘长江合作了《减肥变奏曲》。
两年后又一次登上春晚,带来《动物运动会》,次年回归老本行,演了一出群口相声《马年颂马》。
之后两年,又带来两部春晚作,一部为小品《吉祥送给您》,次年,二度演群口相声《十二生肖大拜年》。
亲眼见证刘流七次登春晚,赵本山只觉感慨万分。
当年,他们俩人多次在黑龙江喜剧大赛上意外碰撞,但他每次都输给刘流,直到后来自己登上春晚,失去交集机会。
如今对方紧跟其后,他才再次感觉到久违竞争感。
可惜相声如今不景气,这位大哥无法只专注本行,后续想有出息,只能往小品靠拢,太可惜了。
随后,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既然他彻底转行,那自己应该可以挖吧,他团队现在正缺一个创作型表演人才。
得知赵本山想法,刘流爽快答应,并用四年沉淀时间,与赵本山、宋丹丹合伙创作出春晚小品《火炬手》。
次年,他彻底放弃春晚,甘愿成为本山传媒幕后工作者,专心研究新剧本。
直到亲手编写的《乡爱1》大火,他才燃起表演欲望,主动请求饰演“刘大脑袋”。
这一演就是整整四年,期间,他完全舍弃曾经在相声界和春晚舞台上打下的辉煌,甘愿做赵本山背后的男人。
但自愿沉寂,并不代表他没有野心,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03、
2013年,50岁的刘流看着琳琅满目的娱乐圈,突然发觉自己就像个圈外人士。
唯一按在身上的头衔,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配角人物“刘大脑袋”。
为了得到自我尊重,也为了和赵本山,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平起平坐,他决定从本山撤出,自己独立门户。
可惜创业第一年反响一般,他便开始注重投资徒弟,乔杉、修睿日渐火爆后,更是直接放下幕前工作,专心为公司揽资源、打根基。
乔杉、修睿就如当年的他,一点都没辜负师父的用心培育,成功登上春晚,带给大众一部原创小品《快递小乔》。
之后,爱徒乔杉大放异彩,疯狂参演电影,17年到22年,每年平均高产4部佳作。
尤其是乔杉还参演了五十亿票房佳作《你好李焕英》和韩寒导演大剧《四海》。
至于刘流,爱徒功成名就,便是他最好的成绩。
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没和赵本山断掉联系,毕竟他当初是为了更好奔头才离开,兄弟虽不舍,但也鼎力支持。
临分道扬镳,俩人还相约:“如果有机会,以后一定继续合作”。
这个时机很快来临,2022年赵本山决定重启刘大脑袋角色,便特地给刘流打了一通电话。
没想到,60岁的刘流,说出了俩人当初搭伙时的一致回应:“没问题”。
再次回归象牙山,刘流变得老道成熟很多,但不变的依旧是那一腔有趣的风骨,和对商机的敏锐嗅觉。
但肌肉松散的面部,眼角嘴角遮不住的皱纹,也皆证明,他确实老了!
04、
刘流前半生,一直在为相声付出精力和心血。
36岁认清现状后转战小品,又瞅准时机加入本山传媒,将毕生所学的才华,以创作的方式融入影视剧。
但人不能一直颓废,他可以坦然接受人生失意,并用乐观态度面对挫折和失落。
但并不意味他愿意一直居于人下,一旦瞅准时机,便去做、去努力、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