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易陈为:“生态”才是共享充电“下半场”的决胜局
文 | 王扶摇
与“三电一兽”不同,充电易所打造的“便携式充电生态系统”未来会借助自身特有的模式,驱动整个生态驶入有序、成长、共赢的发展快速路。
充电易创始人兼行政总裁陈为表示:“下一步,充电易将继续扩展生态圈,为更多用户和商业伙伴提供服务,助力地方政府改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上半场,充电易跑通了商业模式】
上半场的攻坚,充电易无疑是成功的。
这家扎根中国香港,致力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台湾建立一个共享便携式充电器综合生态系统的科创企业,成立两年来,始终保持200%的年均增长率,目前占据了商业充电宝领域22%的市场份额,并成为亚洲第二大共享充电宝企业。
仅在中国香港,充电易就已铺设接近 5,000 个网点,成功建构了全港澳最大的“店内借、车上还、车上借、门店还”的固定 + 移动网点充电平台。
作为一家PaaS赛道的选手,充电易尽管发展的很快,终究是个“新人”,但其创始人陈为却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这个年龄敢于放弃自己稳定的职业,转型出来创业,足见陈为对充电易商业模式取得成功的高度自信。
从推出市场的第一天,充电易就显示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与内地共享充电宝租赁服务商不同,充电易采用的是“0成本”的方式为商铺提供充电站,并越过所有中间环节,直接与店铺进行合作。

仅“铺设0成本”这一条,对于寸土寸金的香港澳门来说就实属“天方夜谭”了。难道真的没有租金、没有分成?甚至连电费、进场费都不付给店铺吗?
对此,陈为翻出纸笔,一边写一边给记者解释到:港澳地区租金昂贵,每家餐厅哪怕是洗碗工,工资都起码是港币16800元以上,如果仅仅为了区区几百块的分成就让这些店铺去承担说不清的法律风险,他们肯定是不干的,连锁店就更不愿意了。
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降低了前期铺设难度和障碍,极大提高了铺设的效率。
但这并非是充电易获得成功的关键,充电易商业模式的成功,关键还是产品力。
充电易拥有技术成熟的亚洲首款无线商用便携式充电器。不仅提供传统的有线充电模块,还实现了设备无线化,将移动充电和移动WIFI的功能打通,而这两项功能又恰好切中了海量访港人士的刚需。
其实“无线化”绝非别人想不到,更多是觉得划不来。众所周知,一块无线充电电池的出厂价大约是90元港币,这个价格是不含无线模块电池的数倍,如此高昂的价格,如何才能回本?

对于这个问题,陈为早就考虑得很成熟了,他笑着继续在纸上给记者计算着——港澳目前的充电宝时租是6港币,哪怕每块电池每天只租出去1个小时,其实15天就能回本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况且一年有24个15天,这就意味着一年的投入产出比至少是23倍!此外,这些收入可还都是几乎没有账期的预付收入啊!
预付无账期+15天回本+23倍保守投入产出比,充电易俨然摇身一变而成了超级现金奶牛。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疫情之下岌岌可危的一众创业者们艳羡不已。
但在创始人陈为眼中,能挣钱只能称作是“生意”,只有能解决用户痛点的才是优质的“商业模式”。而陈为带领充电易这两年做的,就是为有需求的用户带去生活的便利,并同时让商业合作伙伴也能从中受惠。他坦言:“我始终坚信共赢才是发展的主旋律。”
为方便用户使用,充电易支持微信、支付宝、Payme和银联等8种主流支付渠道,用户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轻松完成支付。在充电方式上,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手机的特点选择通过无线方式为手机充电。用户只需将手机放在共享充电宝的一侧进行充电,也可以使用充电器中设置的三种电源线中的一种接驳到手机上进行充电。Android、iPhone和带USB-C充电功能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连接到充电易上来。
考虑到商业合作伙伴的不同体量和客流因素,充电易还准备了三种不同规格的共享充电宝租赁站,可分别内置6个、12个和24个不等的充电宝。合作伙伴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规模选择租赁站的大小。
陈为继续说道,目前的充电易大多数网点位于港澳两地,一旦粤港澳三地跨境旅行限制解除了,跨境穿梭巴士班次恢复正常,充电易必将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而陈为的下一步棋局是,打算明年将以开拓中国台湾市场为契机,扩大市场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力争成为亚洲第一的品牌。
【下半场,拼的就是“生态”】
如今的充电易已逐步初具成长为一家独角兽企业的潜力。
前不久,香港一位知名的科创项目投资人投资了充电易。他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手机充电服务平台在内地已被证明非常成功,且估值皆已超过百亿。充电易特殊的商业模式不仅有着差异化竞争的优势,而且更具有普适性,在大湾区、中国台湾以至海外华人聚居地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预计未来充电易大概率会成为内地共享充电宝企业扩大商业版图的并购对象,投资回报有机会超过 10 倍、甚至 20 倍。
讲到充电易的融资计划,陈为表示,充电易近期确实正在和不同的投资机构接洽,计划于 2023 年透过独立上市或接受特殊目的公司并购等方式实现上市。至于融资的用途,陈为补充道,尽管充电易已经在亚洲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整个充电易生态系统的拓展。
在生态问题上,陈为绝不是从这一阶段才开始布局的,其实早在两年前的创业之初,陈为就已经替充电易想好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一开始,充电易就开发了一款与“充电易”同名的APP,设计了可以找到显示充电器返回站的地图,地图还可以实时显示每个站点的用户数量。这也成为充电易构建生态系统的雏形。之后,“充电易”入驻支付宝小程序,并提供支付、充电宝借款和位置搜索等服务。至今,“充电易”APP累计注册量已超过40万。
如今,包含了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外部辅助环境等子系统在内的充电易综合生态版图正在不断衍化、发酵。
对于生态圈的构建思路,陈为抬眼望向挂在墙上的香港站点布局图,满怀信心地说道——充电易正逐步完成对全港18000辆出租车和750辆跨境大巴的布局。涵盖机场、商铺、医院、电影院、咖啡店、赛马会、购物中心以及各大商业楼盘,港澳地区遍布着充电易的合作伙伴。这些生态圈中的一个个节点都是价值的创造者,而生态圈如同强大的路由器,为各个节点赋能,推动业务创新,产生新的价值。

下一步,陈为还将计划在每个租车站安装一个GPS系统,以便准确测算出租车的速度、行驶轨迹和位置。这项精准定位服务不仅能够缩短客户使用网约车平台时的等待时间,还有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比如,汽车保险公司就可以据此制定融资计划、降低保险服务成本。凭借这个创新项目,充电易还意外地成功入围了香港政府提供的一项旨在提高香港通勤便利性,加强道路网络效率,提高驾驶安全性的智能交通基金。
“我们公司的共享充电宝租赁站很快将出现在香港政府赛马会运营的公共服务网站,并投入运营。”
“在共享充电宝租赁站将放置一个打卡系统,可以追踪司机的工作时间,公司能够通过该系统节省行政管理预算。”陈为介绍着生态系统衍生出来的一个个即将落地的商业应用。
无疑,拓展更贴合多元用户场景的产品和体验,多端触达更广泛的群体,充电易生态圈的前景让人充满了想象空间。
但同时,陈为所绘制的生态系统蓝图能否成构建成功,也成为了不仅关乎充电易,更关乎整个亚太地区共享充电行业走势的“决胜局”。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