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不到的布洛芬,背后的资本“巨鳄”却赚60亿,新的危机已经显现?
当疫情防控的政策全面放开后,阳性案例的大量出现,身体的不适也使越来越多人陷入到疯狂囤积药品的状态,尤其是退烧药市场上出现了布洛芬药物紧缺、医药难求的情况,很多药品生产厂商调整生产计划,开足马力生产。要知道,我国布洛芬生产的数量占据了全球的1/3,在如此之大的生产量背后,为何还会有人抢不到这一药物?

老百姓购买不到药,情绪是非常激动和焦虑的,然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资本巨鳄却呈现出春风得意的状态,仅仅只是45天的时间资本巨鳄赚走了60亿,与此同时,新的危机已经显现,是令人无法忽视的。
【市场上传说的“布洛芬”】
近期在每个药店中最受欢迎的药物,想必一定是布洛芬莫属。据某药店负责人称,看到了市场的需求后,紧急囤货1,000万粒布洛芬药物。即便如此,当布洛芬上架后,这一药物仅仅花费了一个小时全部销售殆尽。

在布洛芬的产能上,我国是有着强大渠道和优势的,排名靠前的两家药企,每年生产布洛芬的原料达到1.35万吨,在如此之大的产能下却出现了市场上无货的情况,很多人询问:为何只供给国内15%机构?
当越来越多人将视线聚焦在这一数字上,药企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在疫情管控的过程中,很多地区对感冒、抗生素、咳嗽等药物进行控制,从某种程度上使退烧药的生产处于不断被削减的状态,主要以销售库存为主。
一直到2022年11月份,管控才逐渐放宽,并且通知药企储备3~4个月的药量。
正是因为出现了时间差,当政策放开后,才出现布洛芬供应不足的情况,使国内的产业链受到了强大的打击。

在市场为王的状态下,利用价格上的优势逼走了很多外企,面对布洛芬等低价的药物时,很多企业选择停产,市场大幅度的萎缩,造成了药品的缺失。
相关人士透露,很多城市将布洛芬划到了高级别战备用药,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药物只能优先进入到这些省份,这也导致部分城市在市场上难以购买到布洛芬。
【商业大鳄疯狂转走60亿】
当所有老百姓买不到布洛芬等退烧药时,紧张惶恐的情绪油然而生,生产布洛芬的厂家和背后的商业大亨却笑开了花。

从11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以亨迪药业为主的股价一直处于一路看涨的态势,作为国内第二大布洛芬的药企,在这一特殊节点中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状态。
将视线停留在12月16日会发现:其在股市中涨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累积达到67.73%,无论如何预告股市有风险,依然无法阻止各种炒作的热情。
面对亨迪药业股票的价格飞涨,作为该企业的实际控股人,刘益谦及整个家族的身价水涨船高,在这一轮股价的不断推动下,整个家族的资产增长了57.65亿元。

要知道刘益谦的身家是非常雄厚的,掌握这227家企业,是长江证券的最大股东,而且,广晟有色、云从科技、天茂集团、国民技术等上市公司也和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从2006年刘益谦正式进入到亨迪药企后,仅仅只花费了6年的时间,就将所有的股票权掌握在手中,现如今将34%的股份转给4个子女,虽然这一波巨额的收益使其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其背后的危机也逐渐显现出来。
【危机逐渐展现】
虽然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布洛芬药物出现了一药难求的情况,但这只是时间经济产生的效益,并没有办法长久保持。

随着关注度的逐渐降低,这一波强大的优势也会逐渐退去,而且单一的收入和来源依然是无法回避的劣势。
通过2022年发布出的数据可以看出:亨迪药业84.51%的营收都是来自原料药,布洛芬和抗炎类的原料药在整体企业中占比77.63%。
因此,很多人说亨迪药业是依靠着布洛芬打天下的,从某种程度也使隐患不断被放大,事实上,这一隐患早在几年之前已经逐渐呈现。
因为布洛芬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使其竞争力大幅度削减,2019年时每吨售价为13.42万元,但是,到了2021年时,整体的价格跌到了9.73万元。
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研发投入,对现如今的亨迪而言都是当之无愧的短板,在研发上的投入远远低于其他的药企。

当这一波布洛芬的红利时代结束后,很多其他的小型药企也会迎头赶上,属于亨迪药品的优势也会逐渐退却,业绩也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总结】
布洛芬医药难求的市场格局,也使其背后大佬刘益谦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表面上的繁荣很可能是昙花一现,不久的将来该企业也会进入到更大的危机中,对这一点你持何种看法?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观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