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半年找不到工作,跟父母要2000块伙食费,一点都不过分”
原标题:“毕业半年找不到工作,跟父母要2000块伙食费,一点都不过分”
导语:我们要活得硬气,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
-01-
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
同样的大学毕业,有的人,凭借自身本事,一路披荆斩棘,走上了人生快车道;而有的人,依然四处游荡,活得像根浮萍,仍由父母供养着。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大学毕业了,就该自力更生,不能再依靠父母了。
我同事的亲戚小王,毕业半年还没找到工作,他这个人比较心高气傲,
看不上一般的工作,可他想要的工作,人家又看不上他。

其实吧,我特别能理解小王的纠结,一方面想要一步到位,另一方面又不想要将就。可我想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不要把自己的路子限定死了。
据了解,小王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愿工作,不是嫌弃工资低,就是嫌弃工作内容无趣乏味,离他理想的预期,相距甚远了。
作为过来人,刚毕业那会,也曾心高气傲,瞧不上这个,看不起那个,可到最后,还不是为了生活乖乖妥协。
毕竟是理想虽美好,但现实却很残忍。

-02-
年轻的时候,总是要吃些苦头,才懂生活的不易。
可似乎于小王而言,他本该承受的苦,都轻易逃避了。毕业半年没有工作期间,依然跟父母要伙食费,还要的不少,每个月要2000块。
我特别不解,都毕业了,居然还要伸手向父母要钱,若换做是我,我是万万不能够的,我情愿去做钟点工,哪怕是餐厅端盘子,也不愿跟家里要钱。
可人与人就是有认识上的差距,小王非但没觉不好意思,甚至还有点理所当然。他原话是这么说的:
“毕业半年找不到工作,跟父母要2000块伙食费,一点都不过分”

都毕业了,还要心安理得的伸手要钱,也是让人无语了。当然,这与小王父母的宠爱分不开,不懂得拒绝,狠不下心来伤害。
殊不知,那些年父母替孩子填过的坑,往后会变成更大的坑,甚至会彻底毁灭,成了葬送埋身之所。
孩子不争气,自身内驱力是关键,但父母的管教,也至关重要。
为何说慈母多败子,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管教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03-
毕业半年找不到工作,本就稀松平常,只是跟父母要2000块伙食费,还真是屈指可数。
我表姑的女儿,也曾毕业半年没工作。只不过,她比较悲剧,摊上了一双“不心疼儿女”的父母。
表姑夫妻二人,非但没好吃好喝伺候,连生活费也断了。
他们寻思着,既然山穷水尽,那就不差来的“雪上加霜”。说实在,表姑当时特别心疼,有好几回都想偷偷接济一下,但还是忍住了。

因为她也年轻过,
懂得父母越是宠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未来的人生路还漫长,儿女的路,总归是要他们自己去跋涉的。
在此期间,表姑的女儿也特别争气,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等待,而是主动去出击,辗转多个面试场,最后终于得偿所愿,应聘上了心仪的工作。
我不敢说,她最后的成功,得益于父母的狠心,但或多或少有几分关系。
因为深知没有退路,唯有破釜沉舟的努力。
人一旦在心里面,点燃了斗志,眼前的困难险阻,真的就形同虚设,不堪一击。如今的她,已是部门的一把手,人生也日臻圆满。
她的经历,警醒我们,一时的困顿不打紧,心中的信仰不灭,总有幸福花开的时刻。

-04-
我们都在宣扬,要功成名就。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有的光环,背后倾注了汗水与泪水。
作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心怀梦想固然是好事,但也要认清现实。
到了独立年纪,就该彻底独立,不再依赖父母。其实工作一点都不难找,难得是心里面的满意。
人都有攀比心理,总想着要比旁人好。

殊不知,所谓的好,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有工作的,总比没工作的好。有工作的,高收益的要比低收益的好。
若总是活在攀比里,那我们的幸福值会一路暴跌。与外人比,是一种虚荣,跟自己比,然后取得长进,才是一种智慧。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步伐。也许走得缓慢,但总归不能停止。毕业了找不到工作,靠家里养着,就是啃老,说得难听点,就是无能。
我们可以一时困顿,但不能丧失追求美好的斗志。
父母可以庇护我们一时,但想要一生安稳幸福,得靠自己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