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村主任、书记2月开始取消?农村由谁来管理?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的政策重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也逐渐享受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农村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任何涉及农村的国家政策调整都会引来亿万农民朋友的关注,网传消息称中央已经定调,村主任、书记将于2月份开始取消,这不禁引发了众多朋友的担心,领导岗位取消以后,农村由谁来管理呢?
一、 职位取消?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共有5.09亿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36.11%。2021年我国农村地区为国家生产了135.3万吨粮食,满足了社会正常运转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深耕农业领域,默默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现阶段我国农村实行村民集体自治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套领导班子: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后者则是农村一切组织工作的核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属于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根据民政部2020年第第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51.7万个村委会和11.1万个居委会。从自治组织数量上来看,村委会的数量要远超居委会,这也说明我国行政村的数量要远超城市基层自治组织。

村支书和村主任分别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干部,长期以来众多的农村居民对这两大职务也慢慢熟悉起来。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村支书还是村主任都不是公务员,没有划归到国家行政编制。
网络传闻,从2月开始我国将彻底取消村书记和村主任,这是真的消息吗?
二、 “一肩挑”改革
实际上这则传闻是对政策的过度解读,我国对农村自治组织领导干部的调整早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经提出,只不过不是全面取消村主任和村书记,而是要实行“一肩挑”的制度改革。

所谓的“一肩挑”制度改革就是指让村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同时担任村主任职位,实现农村事权的统一。这项政策正慢慢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铺开,并非到今年2月份才开始。在这项政策变革下,往后我国农村主要的领导干部将变成村支书。
当然,也有朋友提出了质疑,认为“一肩挑”制度改革虽然实现了事权统一,但也使得村书记的权力过大,缺乏制衡的权力更加容易在农村地区滋生不法现象。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平心而论,旧有的农村两套班子制度真的就实现了有效的互相监督吗?相信很多朋友心中都有一把尺子。

随着“一肩挑”制度的改革,新的监管模式也必须迅速跟上。在授予村支书更大权力的同时,所承担的监管压力也要增大!话虽如此,很多朋友还是不理解,为什么我国要实行这样的制度改革?
三、 改革原因
首先是为了给财政松绑。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共有超过500万名包括书记、主任在内的领导干部。这一数据和我国拥有行政编制的公务员数量也相差无几了。虽然他们不纳入国家财政发放工资、福利的名单之列,但地方财政仍然会给予补贴。

按照规定,农村村支书的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村民收入的2倍,而村主任工资应当不低于村书记工资的70%,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政支出。推行“一肩挑”制度改革以后,可以有效的为财政进行松绑。
此外,农村两套领导班子和省、市、县的两套班子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也是众多农民朋友集中反应的一个弊病。

实行一肩挑制度改革以后,两大组织的领导干部由一人担任,可以极大的提高办事效率,避免再出现这种互相推诿的情况。办事效率提高了,上级的各项政策才能更快速的在农村地区得到响应,农民朋友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总结
中央早在2019年就已经定调实行“一肩挑”制度改革,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村书记将逐步兼任村主任职位,以后的农村由村书记来领导进行自治管理。这种改革的好处有很多,也非常符合当今农村的发展形势。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