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陈屿弟弟陈旭,情商高有智慧,为何总是开口要钱?
原标题:《三十而已》:陈屿弟弟陈旭,情商高有智慧,为何总是开口要钱?

《三十而已》这部剧已经大结局了,但是关于它的讨论热度,仍然居高不下。
的确,这部剧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地方太多了,不管是顾爸爸这样的智慧父亲,还是顾佳那样的能干女强人,抑或是许子言这样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在剧中的一言一行,都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部剧中,三位30岁的女性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但我今天想要谈谈剧中一个戏份不太多当然也不少的人物。

他在剧中的存在感很强,每次出场都能给人惊吓或惊喜。而且他总是语出惊人,曾经依靠一句“你说他没什么本事还那么多花花肠子”的台词,让网友在弹幕赞他才是全部活得最通透的人。
这个人,就是陈屿的弟弟陈旭,他在剧中被网友称情商甩陈屿几条街,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陈旭,却一直陷入“经济危机”,不是找妈妈要钱,就是找哥哥嫂嫂要钱呢?

01
陈屿的弟弟陈旭,初时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样子。每次只要他出现在哥哥家,总是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总有坏事要发生的感觉。
嫂子钟晓芹借着闺蜜顾佳的情,给他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是这个陈旭,注定是个不安分的主,抽空还去倒卖假鞋,后来被抓了个现行,不仅自己受罪,还连累他亲哥“赔了夫人又赔钱”。
如果没有陈旭这档子破事,钟晓芹30岁生日那天不接到律师电话,去交那6万块钱让他出来,那么钟晓芹可能就不会淋雨、摔坏手机,和陈屿大吵一架后分手。可惜“一切没有如果”。
可以说,陈旭在他哥哥嫂嫂分手这件事情上,有那么一点隐隐的推波助澜的感觉。

不过,不得不承认,陈旭虽然总是找家人要钱,但是他情商高有智慧这件事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陈屿的追妻之路上,弟弟陈旭彻底化身“神助攻”,不仅给哥哥出谋划策,更是亲力亲为地为哥哥嫂嫂的复婚铺平道路。
他对待工作也很有分寸,知道在顾佳和许幻山面前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们觉得情商高的陈旭,为什么在家庭里毫无边界感呢?不仅变着花样向妈妈要钱,就连有家庭的哥哥嫂嫂也不放过,一般开口金额都在5位数呢。

02
我认为,陈旭这样的行为,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从陈屿的回忆和言行来看,两个孩子父亲去世得早,跟着母亲相依为命。正因为如此,陈屿从小就担起了“长兄如父”的责任,家里什么都要偏爱更小的陈旭。
因为有了母亲和哥哥的庇护,陈旭从小就养成了这种依赖思想。
俗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从小到大,哥哥陈屿都是以懂事的形象存在,而弟弟自然就成了那个会哭的孩子,得到母亲的偏爱也更多一些。因为有了母亲和哥哥的一再纵容,久而久之,陈旭尝到了撒娇的甜头,所以他就养成了嘴甜哄人开心的习惯。

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学会了察言观色、看人脸色行事。而这,也成了他情商高的原因之一。
除了情商高,陈旭这个人胆子也特别大,为了搞钱,居然去倒卖假鞋。这也与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很大关系,母亲偏爱,哥哥纵容。
在整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陈旭但凡向陈屿开口,陈屿从来没有拒绝过他,甚至有时候他要四位数陈屿还给了五位数。久而久之,他花钱自然就无度,要钱就无分寸了。
因为有了原生家庭里养成了这些习惯,所以陈旭给人的感觉像是一颗外面裹满糖衣的巧克力,初时的感觉越美好,日后回味起来就越苦涩。因为他说话越甜,提要求时你就越难以拒绝。

03
其实,陈旭这样性格的人,不止存在在《三十而已》里。
你还记得前几年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吗?里面的二哥苏明成就是这样一个类似陈旭的存在。苏明成从小就会甜言蜜语哄妈妈开心,因此母亲对他格外偏爱。
我们应该知道,在一个家庭不止一个孩子的情况下,父母但凡对其中一个孩子偏爱更多,就会造成对其他孩子的伤害。
于是苏明成的妹妹苏明玉恨上了自己的母亲,而陈旭的哥哥陈屿结了婚不能收孩子。
也许苏明成和陈旭这样的存在,会给很多父母在育儿上带来一些启迪。尤其当家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时,父母该如何恰当地去衡量爱的方式和程度,才能不把爱孩子变成害孩子。

在《与打说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三角凳”理论。所谓
的育儿“三条腿”,就是: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以及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这里面有“两条腿”是针对父母的,“一条腿”是针对孩子的。可见在摆脱育儿的溺爱和打说中,父母正确认识自己是首要的,其次才是认识孩子。
像陈旭和苏明成这样的存在,就是因为父母能够感知孩子的期望,却不能正确地衡量自己的价值观,以至于自己被孩子带着走而不自知,最终害人害己。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父母对孩子要完全做到百分之百“一碗水端平”很难。
的确很难,因为情感是没法称重衡量的。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尽量公平的情况下,不要给其中一个孩子营造“宠爱加身”的优越感,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彼此相亲相爱,携手成长。
有人说陈旭是个“宝藏男孩”,撇开要钱这件事,你认可这个评价吗?欢迎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