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土地财政机制有什么影响?
引言
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土地财政机制有什么影响?总的来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现有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机制隐含潜在风险。土地财政一方面在加快城市镇化进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地方政府由于追逐经济利益,十分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现在常提起的“土地财政依赖综合症”。
一、主要结论
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综合症”背面暗藏的是巨大的土地财政风险,比如房价的快速及大幅上升,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下降,即所谓的“消费降级”,加剧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地方政府垄断着土地一级开发市场,便宜征收农民的土地以赢得逾额垄断利润,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风险;

在中国目前人多地少的矛盾格外显著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土地财政会造成耕地数量快速减少、质量不断下降。可见,土地财政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生态平衡等各方各面紧密相关,如果不能及时预警和有效化解土地财政风险,极有可能造成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大系统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税成了中国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为研究房地产税对于土地财政、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构建了一个含有家庭部门、消费品生产部门、房地产建造部门和地方政府四个部门和金融加速器机制的DSGE模型,并在该模型引入了房地产税机制,来理解和分析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会对中国经济运行和中国原有的土地财政机制有什么样的影响。

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含房地产税政策的模型中模拟住房偏好冲击,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征收房地产税的情况下,一个标准的住房偏好对家庭的消费决策中住宅的边际效用产生了改变,会使家庭增加对住房的支出,伴随着房地产价格上升,家庭支出中的房屋购买支出增加,消费品支出和投资减少。房地产价格的上升还推升了土地价格,面对土地价格成本上升和经济环境中的投资的减少。
房地产建造部门只能通过增加劳动力投入来增加房屋建造数量,消费品部门的劳动力投入也因此而减少,再综合前面提到的土地价格成本和投资减少问题,消费品生产部门的产出减少。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虽然因为土地价格上升而宽松,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数量也相应增加,但这也无法阻止经济中总产出的减少。

而对含有房地产税政策的模型模拟住房偏好冲击,可以从脉冲响应结果中发现家庭预算约束中的房地产税可以降低家庭消费决策中住房的边际效用,降低家庭对购房支出的增加幅度,维持房屋价格原有稳态不变,打消了房地产价格强烈的增值预期,这些都使得家庭对于投资需求增加。
地方政府在有房地产税收入的情况下,愿意增加土地供给并降低供地价格,而且地方政府在预算宽松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在整体社会中投资增加,供地数量上升的情形下,消费品生产部门和房地产建造部门的产出均增加,但由于房地产价格稳态不变,而物价水平长期增长,消费品部门收益高,更能吸纳劳动力,因此消费品部门生产增长幅度也更大一些。
综上,房地产税可以降低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增加供地量、降低土地价格,减弱家庭部门的房地产增值预期,引导家庭回归储蓄投资。因此,生产部门在资本增加、土地成本降低的情况下,会增加社会总产出。

二、政策建议
结合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应注重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并应该提前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建设。房地产税推行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中国的财政税收体系,应该注意与其他财政税收体制的衔接与完善。
政策推行前期会有阻力,可以采用灵活的征收方式降低政策实施阻力,保证政策稳定推行应对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时机仔细考量,建议在家庭部门总体负债水平较低或者稳定时,实施房地产税。因为模型模拟情况和实际经济运行有差异,模型中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总是从稳态开始,但当前中国家庭由于购买房屋而负债增多,可能并不满足模型正好处于稳态的条件。

如果中国家庭背负的贷款比例与模型稳态相差较远,推出房地产税并不一定能将实现模型中得到的结果:房地产价格维持原有稳态,家庭部门降低房屋购买支出、增加投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增多,减少对重要生产要素——土地的财政依赖,愿意提供更多的土地,在供地和资本都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整体经济总产出的增长。
当家庭部门整体负债较高、家庭可自由支配资金较少时,房地产税的实施,实际上是对家庭预算约束的紧缩,会导致投资的进一步降低,减少对生产部门资本供给,政府部门增加供地、降低地价可能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下降,家庭部门面临抵押品价值下跌的风险,这不但会影响宏观经济中总产出的增加,还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加强对房地产税政策实施原因、实施目的和实施影响的宣传,帮助市场参与者建立正确的市场预期,引导家庭部门适当降低债务比例。当前很多市场参与者以及学者对房地产税实施的经济影响都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可能是由于利益相关性或者政策认识程度的导致的。
但是,市场中不同的声音会影响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决策,导致市场异动增加,比如有的市场观点认为房地产税不会影响房价的上涨趋势,并劝导家庭继续增加债务比例来增加房屋购买量。很明显,这种市场观点就不利于房地产税这种需要特定执行条件的政策实施。因此,应该加强对房地产税政策实施目的、实施影响的宣传,减少市场异动,为房地产税政策奠定良好的实施条件。

特别是自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变动和房地产价格的涨跌趋势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可以看到,虽然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由房地产行业投资形成的资本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不大。
房价上升以后,以房产价值为征税基础的房产税收入也会随之增加。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放松了政府的预算约束,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资金更加充裕。也就是说,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也体现在了房产价格中。

这些同级的部门之间,为了实现各自部门的利益和政绩,也开展了各种复杂的博弈,以解决协调矛盾,寻求共同的利益点。房产税改革对于掌握土地资源的国土部门而言,短期内的影响是不利的,会导致土地价格下降,收入减少。但是长期来看,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如果不推动房产税制度改革,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属性,土地财政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