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跌出前五,美国领先中国优势扩大,全球前五大经济体大洗牌
2022年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欧洲能源危机、美联储多轮加息、芯片产业博弈加剧等诸多因素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变化,全球前五大经济体也迎来了新的成员。
受能源价格飞涨,国内工会持续罢工影响。2022年,英国正式跌出全球前五大经济体行列,取而代之的是借人口优势而实现经济腾飞的印度。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GDP突破3.5万亿美元,同比增速近7%。

一、崛起新秀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维持在2%左右,而作为亚太地区的后起之秀,印度2022全年GDP增速接近7%。3.5万亿美元的GDP也让印度成功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长远来看,如果印度经济能够继续维持这一增长速度,可能在十几年后其将相继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没有资源和资本支撑的印度,缘何会在2022年实现经济逆势飞涨?

其实,印度近些年来一直在充分利用国内人口规模的优势在低端制造业和吸引外商投资两条轨道上持续发力。其国内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急需制造业提供的岗位来满足就业需求。
人力成本低、市场拓展潜力大,这两大规模优势正是诸多制造业厂商都在寻找的“价值洼地”。目前包括小米、华为在内的不少中国企业,都在印度建立了制造工厂。

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印度在向外界充分展示其国内强劲消费潜力的同时,也出台了很多鼓励外商进驻印度的政策,比如税收减免、劳动力补贴等等。借助外企的订单,印度迅速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并赚取了大量外汇收入。
在消费方面,印方通过大规模举债的模式推动国内商品价格“回归”低价,进而促进国内的消费局面。虽说长期举债并非长久之计,不过短期内确实起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中美博弈
再来看全球前两大经济体间的博弈,中美两国近几年在贸易领域的争端愈加频繁。而与之前不同的是,美方动用所谓“三反调查”的频率开始出现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取消订单和产能脱钩。
美国经济长期依赖金融政策,借助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大肆收割全球财富。不过伴随着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兴起,美国也意识到产能回归的重要性。

不仅在加速本国企业的产能回归本土,就连其它国家的优质公司,美国也在想尽办法“吸引”其把产能放在自身本土,其最终目的自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光是产能回归还不够,美方还在联合部分国家加速构建技术壁垒,妄图用封锁的模式阻碍别国的技术进步,进而与其争夺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不过这些“努力”怎么看也跟其宣扬的“科技无国界”大有出入。

历经三年疫情防控,如今我国经济正处在加速回暖的关键期,但是依然面临着消费信心总体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不充分的问题。加之美联储多轮加息扰乱世界金融秩序,我国与美国的GDP差距也出现了拉大的情况。
从实际效果来看,美联储多轮加息对抑制国内通胀的影响有限,而加息的负面效应却正在逐渐扩大。如果美联储不放缓加息步伐,美国经济在2023年可能将陷入衰退。

三、欧日之殇
2022年对于欧洲经济来说完全是“难熬”的一年,能源危机加剧,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经济增速勉强维持正增长,绝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都已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其中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情况都不容乐观。
英国自脱欧后,整体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迅速下降。恰逢欧洲又迎来严峻的能源危机,让原本就陷入经营困境的英国经济雪上加霜,跌出五大经济体行列也算是“情理之中”。而今英国国内已爆发的罢工潮,更是其经济遭遇困境的集中展现。

对于日本来说,失落的三十年可能并不是日本经济衰退的尽头,人口深度老龄化、多轮疫情冲击以及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弱化,都让日本经济陷入了发展的泥沼。按照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日本经济都很难顺利实现经济正增长,其经济总量排位也将出现下滑。

四、总结
2022年,印度成功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鉴于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未来德国、日本甚至是我国都有可能被其超越,不过其“低端制造业+政府举债+依赖外商投资”的发展模式是难以长期维系的。中美经济博弈的焦点已经转向产能与技术优势,欧洲则继续在能源与通胀的漩涡中挣扎,而日本正在拼尽全力找回属于自己的“经济存在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