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门口“排长队”,超平时负荷近3倍的火化量,透露出什么信息?
年底大家可能都有这种感受,那就是周围去世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而今年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特别是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疫情出现了短时间内大范围的扩散,很多城市的感染人数都在快速增加。同时,我们可能还面临着买药难、看病难的问题,医疗资源出现严重挤兑,同时丧葬行业也忙碌了起来,很多城市的殡仪馆面前都排起了长队,火化订单数量出现了三倍以上的增长,这背后说明了什么呢?
根据世卫组织和专业人士的监测数据来看,奥密克戎的重症率大概在2%左右,重症死亡率大概在0.2%左右。按照中国的人口总量进行计算,0.2%的概率就相当于两百多万的死亡人数,这个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这个数据的准确程度可能还有待商榷,因为每个国家的基础情况以及医疗卫生情况都存在的差别,人种不同可能身体素质上也有不同的差异。国外监测的数据没有办法直接用在中国疫情致死率的推测上,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感染之后的重症患者人数也比较多。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减弱。但是病毒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仍然会产生一定的损伤,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老人来说。老人一般都已经有了一些慢性病和基础病,免疫能力也不是很强,如果免疫系统再受到攻击,很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
这样的情况下,致死率就比较高了,所以患病去世的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是老人。而中国人也比较注重后事,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大事。

而目前的情况直接导致了殡仪馆的工作强度非常大,需要安排火化都可能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轮到,如果自己的家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肯定也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更大的打击。那么这些因为疫情患病死亡,又得不到妥善安排的人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合理的处理呢。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是因为疫情的范围扩大太快了,患病人数也是增长迅速。很多城市没有办法立刻做好相应的准备,殡仪馆也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短时间之内火化能力想要迅速地得到提升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一方面是人手不够,一方面是场地以及设备上的困难。

而且很多的殡仪馆因为繁重的工作都出现了仪器的损坏,而且宾馆的工作人员本来也并不多。很多人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能也不是非常好,但是还要继续坚守在岗位上。
对他们来说想要尽快的解决大家的问题只能就是加班工作。而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大家也可以选择去简化祭奠的步骤,优先处理火化这个重要问题。同时殡仪馆也可以提供一些新的业务和服务,比如遗体的存放设备或者寄存服务,让大家放心。
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也不会持续太久,很快第一波的感染高峰期就会渡过。未来疫情的感染情况一定是逐渐平稳的。而这也是我们大家的目标,只要疫情逐渐稳定,我们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的安排。

但是也提醒大家,一般容易发生重症的人群都是有基础病的人,还有老人和幼儿。青壮年身体素质比较好,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太严重的病症,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关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如果有基础病的朋友就要自己多注意了,提前备好常用药。
从去年的十二月份开始,我们就能看到很多殡仪馆前排长队的类似新闻。对于大家来说,新闻的冲击非常强的,因为死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沉重的事情。

如果进行后续处理还需要排队确实也是很麻烦,而这背后也代表着死亡人口越来越多。这一切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殡仪馆一直以来主要的业务就是火化以及祭奠,中国人对于死亡一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丧葬也是一种文化的代表。

而每个地方虽然都有这样的场所,但是处理容量有限,没有办法应对太过突然的大面积死亡。而这种矛盾和冲突也会导致不良的社会现象,例如上海住户因为没有办法及时火化家中老人就和居民产生了冲突的新闻。
虽然大家很感慨上海住户的言论,但是也为殡仪馆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感到惊讶。但是殡仪馆需求的增加就意味着一个个家庭的悲痛,所以尽快处理好这些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总结
如果长时间出现殡仪馆供不应求的情况,肯定会引发不良的社会现象和群体的恐慌,在目前我们仍然需要重视新冠病毒产生的危害。提升信心,共同抗击病毒,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千万要保持理智,用合理的办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相信慢慢地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稳定,病毒也会得到更有效地控制,目前问题肯定是会存在的,但是只是阶段性的,很快我们就可以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
今日话题:殡仪馆门口“排长队”,超平时负荷近3倍的火化量,透露出什么信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