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随想:我们努力保持着过节的习惯…
原标题:腊八节随想:我们努力保持着过节的习惯…

转眼,或者只是低首又抬头的一瞬间,岁月以其猝不及防的速度,滑到了我们跟前,总让人有一种“仿佛只是猛地一下,你突然发觉,一年又要过去了”的感叹。腊月、腊八、新年,这些频繁戳中记忆的词,真让人五味杂陈。
对于腊八,我从小就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奋过,唯一让我激动的就是这一天算是一个信号,一种告诉我要过年了的信号。我真正激动的节日是春节,因为只有春节,我才能穿上新衣,才能吃上白面馍,还有各种油炸的食品。那时候,常听大人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这句话,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上,腊八不是节,它只是一种信号,仿佛只要过了这一天,村里立刻就有了准备过年的味道。
这么多年了,我也从没有刻意去研究过,“腊八”被赋予的意义是什么?我抽空去网上查了查资料,我才知道,腊八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周时代,古人就有着在十二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习惯,他们把冬季祭祀神灵、祖先称为“大腊”,把举行冬祀的日子称为“腊日”。慢慢地,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就被作为“腊日”确定了下来,成为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节日。

当然,我还看到过另外的一些说法,都无从考证,故我也不知道真假。我只相信腊八只是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就够了。
在我的印象里,皖西北一带的农村对于腊八节的过法非常简单,那时候,人们对腊八粥还没有特别浓的兴趣,不仅仅是食材的匮乏的原因,也有着熬粥太费柴火的现实因素吧。很多人顶多做一顿好吃的,改善下生活就算是过节了。如果不是为了小孩子,也有人根本就不把这一天当成多么重要的日子。这些年,年轻人早就接受了腊八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总是网上学着各种煮粥的技术,熬一锅粥,给予节日一个满满的仪式感。
从前有一句玩笑话,“人家腊八俺腊啥?切个辣椒辣嘴巴”,是那些年穷人过腊八节的自嘲,透出辛酸和淡然。当然,还有一句炫耀的话,让人听了口水直流,那就是,当被人问及过节吃啥饭的时候,自豪地说上一句“大米干饭肉浇头”。天啊,一碗白米饭足够奢侈了,还有红烧肉配米饭,这真是让人羡慕的腊八饭啊。皖西北一带百姓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一年里主要的食材就是小麦面,而产自南方的大米,对于北方人来说非常珍贵,大米只是用来熬稀饭和煮米汤。

现在的人过腊八节,对于吃什么,早已不那么纠结了。一碗腊八粥勾起的只是回味。如今的腊八,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唤醒,更是一种亲情的呼唤吧,预示着我们该回家过年了。
我们努力保持着过节的习惯,实在是不想丢掉内心那份执念。努力留住那份温暖的记忆,一代代传下去,这也是一种责任和幸福,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