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孙子跌入深井,爷爷临死前双手抓住孩子,倒挂一夜等待救援
原标题:13年,孙子跌入深井,爷爷临死前双手抓住孩子,倒挂一夜等待救援
孙子的哭喊声,夹杂着恐惧,犹如一根根钢针,刺入段书友的耳朵里,然后爆开。
啼哭吸着他,来不及多想,就整个人扑了上去,伸手朝着孙子的方向。
潮湿的泥土,散发着一股腥味,顺着段书友的身子往下陷,直至灌入口腔、耳朵、眼睛里。
孙子的叫喊声越来越小,泥土的腥味也淡了,段书友的意识逐渐模糊,最后变成一片漆黑。
一、出门游玩,一夜未归
段家,住在河南新蔡县关津乡沈庄村。
段书友与妻子黄彩华,一辈子住在农村,家里有几亩田,支撑着开销。
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段俊武,早些年成了亲,生下了老人家最疼爱的长孙——段浩然。
年轻人不愿待在农村,嫌地方落后,赚钱少,总想着去城里。
段书友和黄彩华都赞同,城市科技发展快,教育水平高,自己一身老骨头是没希望了,儿子和孙子可不行。

夫妻俩想着,自己先去城里打工,等几年赚够了积蓄,孩子也就大了,到时候再接进城里。
这可趁了段书友的心思,他可舍不得这个大孙子了,儿子一走,光剩自己和老伴在家,每天除了种地就是吃喝拉撒,没点意思。
段俊武带着妻子和弟弟,出发去了城里。儿子段浩然,就成了段书友的心头肉,每天捧着,抱着,护着,一看见孙子,就像花儿见了太阳。
2013年时,孙子已经2岁了,整天围着段书友跑,嘴里像含了块糖似的,一个劲地喊“爷爷”。
你越喊,爷爷笑得越大声,嘴都合不上了,招呼着老伴给孩子多弄些好吃的。
村里人见了,也嘴角上扬,笑着夸孩子长得好,聪明,就是淘气。
家里有个白色的电动车,是段书友的宝贝,他在座位前放脚的地方,测量着距离,做了个铁制的,红色的,小小的“儿童座椅”。
这样,2岁的孙子就能坐在座椅上,自己跨上电动车,把两条腿往前面一放,一夹,孩子就牢牢地固定锁住了,开得快也不怕颠下去。

搁平常,孙子在院子里玩腻了,不开心了,段书友就载着他,高兴地去到附近镇上,买些玩具和零食。
2013年8月初,沈庄村就下起了暴雨,天空黑压压的,雨水冲刷着庄稼和大地。
那几天,段书友就带着孙子躲在屋子里,也出不去,整天坐在窗边,眼睛干巴巴地往外瞅着。
暴雨下到8月6日才停,这天下午,段书友心里惦记家里的几块庄稼,心里想着孙子这几天也闷在家里,正好可以带着他一起去,还能找地方玩一玩。
出发前,黄彩华告诉段书友,赶在晚饭前回来。
段书友牵着孙子,眼角都笑出了皱纹,随便答应一声,就开着电动车出去了。
过了几个钟头,黄彩华估摸着,爷孙二人快回来了,便准备好了饭菜,在家门口望着。
一个钟头,两个钟头过去,天黑了,菜也凉了,黄彩华依然没看见段书友和孙子。
往常虽然爷孙俩也有回来晚的时候,可也没今天这样,饭都不回来吃。
黄彩华的心怦怦直跳,忙跑到村里的邻居家去,让大伙帮忙找找。

二、老人去世,临前抓住孙子
天黑月圆,村里的人家一个个亮起来,众人拿上手电筒,朝着不同方向寻。
爷孙俩失踪,时刻牵挂着黄彩华和村民的心,一边在泥泞的庄稼里走,一边大声呼叫段书友的名字。
不论呼喊声多大,都好像被黑夜吞没似的,没有一点回响,这本就让着急的村民,更加焦虑。
黄彩华身子不好,可还是挣扎着,跑遍了家里前后几块农田,弄了一身泥,什么都没发现。
眼看到了深夜,村民已经全体出动,可依然没有找到两人。
有人推测,会不会是被人贩子劫走了,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
这话,让黄彩华坐地大哭起来,脸上堆满了皱纹,要是老伴和孙子出了什么事,自己也不想活了。
黄彩华越哭越虚弱,众人也找的累了,便把她扶回家去,各回各家。
2013年8月7日早晨,有村民早起去地里干活,却隐约听到地里传来孩子的哭喊声,喊着“爷爷,爷爷”。
村民脸上布满紧张,他循着过去,看到一个大土坑,正是从这里面传来的。
村民立在坑边,眯着眼仔细看清楚后,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那坑中间,居然是两条人腿,一条挂在钢筋上,一条沟住缝隙。
村民马上就认出,这是昨晚找了一夜的段书友,此时孩子正在下面看不到的地方,哭喊着。
“段书友!段书友!”喊了几声,但没有任何回应,村民马上通知黄彩华和村里人,报了警。
众人纷纷赶来,新蔡县消防大队也立刻出动,很快就将这个大坑给围起来。
原来,这是一处废的机井,周围已经发生塌陷,形成一条很深的裂痕,通向机井。
救援人员赶到后,立刻对情况进行了观察,裂痕周围的泥土潮湿,随时可能再次塌陷,如若强行救援,恐怕不仅救不出遇难者,连救援人员也会被泥土淹没。

众人后退,消防队决定先弄清楚机井内,段书友与孩子的位置和具体状况,才能确定下一步救援行动。
机井的上方,是由一块厚厚的石板盖住,想从这里救援难度很大,不过可以翻开石板,看到里面的情况。
阳光照进机井,刺激到孩子,段浩然又大哭起来,呼唤着爷爷,这早已不像刚才那般响亮。
此时正值正午,救援人员喊了几声段书友,可他一动不动。
救援人员拉开距离,安排救援人员慢慢接近段书友,想从井口处将两人拉出来。
谁知,救援人员走到旁边,看见段书友的腿都是黄泥,惨白的腿上还有擦伤,没有一丝余温。
救援人员这才发现,段书友,已经去世了。
村民们都没有离开,恐惧和焦虑正在蔓延,黄彩华早已双腿发软,脸上挂着泪痕,在旁边抽泣着。
她看见了家里的那辆白色电动车,还有上面的“儿童座椅”,脸上堆满皱纹,因为悲伤过度,意识也逐渐模糊。

三、孙子成功获救,众人含泪送别
救援人员怀着悲伤的心情,放弃了这个救援方案,因为段书友已经去世,他们不确定他是如何拉住孩子的。
假设,强行拉动段书友,这个过程中孩子没拉住掉了下去,几十米深的机井,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救援人员再次调整思路,打算从距离机井一米的地方,垂直向下挖掘,然后在横向挖,到孩子的位置。
救援队调来了一个挖掘机,开始按照计划作业,每个人的脸上,都哗哗淌着汗水,眉头紧凑,看着挖掘机一下一下把黄土掘出来。
上午11点40分,众人眼前已经出现了一个5米的大坑,几个人拿着铁锹,放下去开始横着挖。
救援人员的行动很快,但有极谨慎,他们怕动作过大,惊吓到孩子,发生意外。
几分钟过去,几人觉察快到位置,便放下铁锹,徒手向前挖,终于打通了,见到了孩子。

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救援人员顿时哽咽住了,段书友倒挂的身体上,都是泥,包括眼睛上、口腔、鼻子,可他的双手,一只抓住孩子的胳膊,另一只勾着孩子的腋下,临前把孙子紧紧钳住。
救援人员想把孩子接下,可段书友及时没了呼吸,也抓得牢固。
他们只能把他的手指一根根掰开,此时孩子已经昏昏欲睡,脸上都是擦伤,一只眼睛还肿了起来,眯成一条缝。
段书友的讯传来,在一旁的黄彩华又跪地痛哭起来,看着虚弱的孙子,她的半条命都丢了。
没有人直到昨晚爷孙两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村里人说,机井的井盖一直是盖上的,为的就是防止意外发生。
孩子被立刻送往了医院,接下来就是把倒挂在那里的段书友给拉上来。
救援人员推测,大概是暴雨造成了机井的崩塌,所以盖子也掉了下去。

昨晚,段书友带着孙子来到这里,孩子贪玩下了车,掉进了机井,段书友一着急就扑了上去。
因为机井不稳,段书友呈倒挂的姿势抓住孙子后,周围的黄泥就往里陷,顺着他的身子,灌入他的鼻腔。
他不敢松手去抹掉脸上的黄泥,也不敢再挣扎把孩子拽上来,继续乱动,黄泥会二次崩塌,将两人都推入机井内。
救援人员判断,段书友年纪大了,呈倒挂的姿势很快就会充血,根本坚持不了多久,但他为不让孙子掉下去,坚持等待救援,直至牺牲。
众人的眼中都含着泪,到段书友的遗体搬出来,都投去尊敬的目光。

黄彩华等哭得累了,才想起远在他乡的儿子,慌忙打了电话,语气虚弱,裹挟着悲痛和不幸。
儿子段俊武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和妻子干活儿,得知消息后双眼无主地愣在原地,过了会儿连工钱都没要,就急匆匆回家去了。
段浩然到医院接受治疗后,已经没有什么大碍,只不过一夜没吃饭,还受到不小的惊吓,身子有点虚。
段俊武回来后,见到父亲的遗容,顿时大哭起来,不停地自责。
接下来的几天,段俊武都没去看儿子,他认为正是孙子的淘气,才导致了父亲的不幸。
母亲黄彩华看不下去,劝告段俊武不应责怪儿子,如果段书友活着,也肯定不愿看到你这样。
段俊武也明白,气也渐渐消了,只剩下后悔和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