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解封的第三天:严峻的形势不容乐观,相关的措施正在优化
原标题:广州解封的第三天:严峻的形势不容乐观,相关的措施正在优化
文/江湖独白专栏
广州勇于尝试的行为,让这座城市受到广泛关注,有人计划解封后先理发,有人拿着手机来到街头拍照,评论区对于这一做法大部分是认可的,证明疫情防控措施正在逐步优化之中。

(路人拍下解封后的一幕)
广州的疫情不容忽视,在不断报道新增感染数值后,还是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将二十条优化策略进一步落实,尽可能地让居民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一直以来,如何实现防控和生活同步进行?是很多专家研究的重点,在卫健委的重要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随着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可以看到,广州的疫情仍然处于严峻的时刻,人们对于病毒的了解是防疫措施改变的重要依据,经历了三年的尝试,相信广州的“解封”模式会成为新的防控任务。
根据财联社的情况报道,广州海珠提出,“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这是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证明广州的放开并不是没有依据,相反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的,与此一同实施的还有撤销核酸点,将部分受限制的红码居民转化为绿码,在寒冬到来之际,给市民以温暖的曙光。
有人说,这是面对疫情防控的最优方式,但是仍然有人担心放开之后会出现连锁反应,自发地居家隔离。

(静默状态下的小区)
在疫情三年的防疫政策调整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清楚防疫的重要性,可是横在群众面前有一个疑问,长期的疫情防控影响了正常的居民出行,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对于小孩上学和老人求医都是一个限制。
如果没有人走出尝试,那么潜藏在疫情之下的乱象就无法得到本质的改变,这也是此次广州疫情做出尝试后,居民内心的声音,而防疫工作的不断优化,正是此类心声的集中体现。
胡锡进针对以广州、北京为代表的解除封控给出了自身的理解,“是面对奥密克戎新变异株特殊挑战所做的新应对,它不是防疫的放弃,而是策略调整。”
多方媒体跟踪报道以广州疫情为参考的解除封控措施,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封控在家的居民明白这一点,一步步地配合防疫工作的调整。
可是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也出现了,解除和取消核酸检测点,是否会造成广州疫情新一轮的爆发?
有网友提到,在广州解封的这三天时间里,虽然地铁陆续恢复正常运营,但是排队做核酸的人员还是不少,街道上行人比起前并不多,部分居民仍然心存疑惑。
与网络上的呼声不同,广州小区的居民担心会出现大白上门消杀的场景,绿码通行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可以算是长期的后遗症,是对疫情病毒的不了解所致。
就像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你是希望身体健康,还是维持工作状态赚钱?”

(广州疫情数值)
回到广州疫情上,截至2022年12月1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171358例,另外南方都市报指出:“社会面新增67例,广州昨日新增5839例感染者”。
在报道中:“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185例,其中5119例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域、密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中发现”,这些数据都在告诉关注广州疫情和居民,广州面临的疫情现状。
在评论之中,虽然大部分人指出解封,但是仍然有人担忧感染病毒后的反应,因为此次疫情病毒的感染性有所变化,大多都是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累计治愈的人数已过万,所以才会出现疫情的争论。
在遵守二十条策略后,广州封锁小区和管控更加精准,在一定程度上还给了大多数人自由,接下来很大几率都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措施,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点。
结合多次提到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一说法,无形之中是怕你居民调整此前的心理,进入做好自我防控的准备,尽可能将影响生活的方式降到最低。
事实证明,每一次的尝试,有人选择相信,也有人给出了担忧,这一切都需要广州在接下来针对相关情况进行逐步调整,依照二十条的策略实施。

(中国新闻周刊整理)
广州解封勇于尝试的依据来自于此前公布的二十条策略,而很多人的对于二十条的内容并不太了解,在搜索众多情况之后,我找到了由中国新闻周刊给出的图片,对二十条做出清晰的解释。
另外,国内科研部门研究病毒后给出结论,“奥密克戎致病力和致死率大幅降低,在疫苗的保护下,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这也是后续防控措施得以改变的科学依据,主观上与要求解封的人员相互印证,针对后遗症,钟南山院士给出了初步的判断,“依靠的是自身的免疫系统”。

(钟南山院士的发声)
集中在广州疫情封控放开的讨论,离不开民众对于病毒的了解,严防死守之下,广州疫情仍然是严峻的状态,放开封控个取消核酸检测点,可见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尝试。
广州解封的第三天,个人倾向于还是不容乐观,感染数据并没有出现好转,民众的猜想仍然在继续,各地的防控措施仍然在观望,接下来的发展还是要依靠数据逐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