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帅蔡崇信:他若不阻止马云,阿里可能早就属于日本人孙正义
阿里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单靠马云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其中一定少不了贵人相助,比如说蔡崇信、孙正义以及阿里十八罗汉等等。在阿里创业初期名不见经传之时,蔡崇信却为其放弃了580万年薪的工作,拿着马云给的500块钱工资进入阿里。

在阿里上市前,董事会共有4个席位,其中就有蔡崇信一席之位。对马云而言,没有蔡崇信的加入,他可能还会经历更多的失败。没有蔡崇信的阻止,阿里或许早已是日本人的囊中之物。蔡崇信到底是何许人也?
一、高富帅蔡崇信
1964年蔡崇信出生在台湾省,父辈们在法律界威望颇高,可谓是名门望族。他的祖父开创了国际法律事务等相关业务,在当时的台湾省独占鳌头。随着蔡家的实力不断增长,政商两界遍布着他们的客户。不仅如此,他的父亲曾是台湾地区耶鲁大学首个法学博士还是校董之一。

说蔡崇信含着金汤勺出生也一点不过分,13岁他就独自一人去美国留学,后来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耶鲁大学深造。1990年,蔡崇信成功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毕业之后,他并没有急于回国,而是在纽约税务所做了三年的税务律师,在此过程中还机缘巧合进入到了私募股权行业。1995年蔡崇信在一家瑞士集团公司负责亚洲私募股本业务,年薪70万美金。1995年的70万美元年薪在当时和天文数字无异,约合人民币580万。

毫不夸张的说,他的薪资水平在当时可以买下十几个阿里,称其为“高富帅”可一点也不为过。第二年,蔡崇信与台北前市长的孙女吴明华结婚,而当时的马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
二、与马云组CP
蔡崇信和马云在1999年有了第一次交集,两人在朋友的引荐下见面。不过当时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还不存在,在两人交谈过程中,蔡崇信认为马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果不其然,创业初期的马云即便是屡屡被拒举步维艰,仍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拉赞助、找投资。

蔡崇信在与马云沟通后,被他的创业精神折服,决定以500块的薪水加入马云的团队。而他进入阿里巴巴之后发现,公司连个营业执照都没有注册。于是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注册公司,使其规范化运营。他先为阿里巴巴制定了一套股份分配制度,把员工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增强了凝聚力。

看着一群年轻人拿着微薄的收入每天激情似火的工作,蔡崇信决定自掏腰包投资马云。当时的那个决定在其家人看来无法理解,他不仅自己出钱,还利用自己的各种人脉帮阿里赚钱。
据悉,蔡崇信首先找到了自己的好友高盛香港区投资经理。在他的极力说服下,高盛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这一投资解决了阿里的燃眉之急,还为阿里的起飞提供了资金保障。

随着阿里巴巴业务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想要对其投资。不过蔡崇信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一并收下。比如说面对日本软银孙正义的投资,他就极力反对。如今看来没有他的坚持和笃定,阿里巴巴现在或许已经属于日本公司。
三、深谋远虑
2000年,阿里巴巴集团业务扩展需要增资2500万美元。这时日本投资人孙正义表示希望入股阿里,用四千万美元的投资换取阿里49%的股份。

听到这一方案之后,蔡崇信当场表示反对。他表示,阿里还没有到拿近半数股份换钱的地步。如果同意这样的要求,阿里势必会在首轮稀释掉投资者的股权。
只是当时的马云态度坚决,蔡崇信只能妥协。不过他对日本软银入股做了三大限制,限制其投资金额、比例及董事会控制权。最后软银以两千万美元拿到了阿里37%的股份。从那以后,阿里的绝大部分增资都是由蔡崇信一手操持。

如今的阿里已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中国头部企业,这里面离不开蔡崇信的功劳。没有蔡崇信的加入,用心“辅佐”与坚持,现在的阿里不一定能做这么大,说不定也早已属于了孙正义。
小结
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而言,能受到像蔡崇信这样的伯乐抬爱实属难能可贵。如果当初蔡崇信没有力排众议,拒绝软银孙正义增资4000万美元换49%的阿里股份,阿里估计已经是一家日本公司了。
2022年蔡崇信以91亿美元的财富位居香港富豪第九位。不过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毕竟能识千里马的伯乐并不多。他那敢作敢为,内心笃定的行为值得每一位创业者学习。对此,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文章不作商业用途,无意侵犯任何人的权益,如有信息纰漏请私信作者修正。本文系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抄袭、洗稿必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