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永远闪闪的红星》好评来袭!没抢到票的?社区版等你来
原标题:舞台剧《永远闪闪的红星》好评来袭!没抢到票的?社区版等你来

70年代上映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曾伴随着《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等插曲的传唱及少年英雄潘冬子的形象塑造,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正值建党一百周年,5月12日下午,一部以“青春国潮互动”为主要特色的舞台剧《永远闪闪的红星》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全国首演,并于12-13号在九棵树连演三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了从老到少,举家看戏的盛况。

老党员陈炳鸿和爱人韩丽君携手而来,尽管头发花白,左身材前郑重贴着一颗红星贴纸,显得格外精神矍铄。“年代感很强,人物还是演得比较真实。对于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人来讲,感触还是比较深的。”

在剧场重温经典,也在剧中收获“红星”精神。采访当天,三年级的季卓宏小朋友一直等在记者身后,“排队”想要分享自己的感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有一个坏人把老太太的红星拿走了,但是老太太说红军留给我们的东西可以拿走,但是红军留在我们心里的东西你们是拿不走的。”

舞台剧讲述了30年代南方某山区,地主胡汉三一家作威作福,当地百姓备受欺凌。在红军带来革命火种后又被迫转移即“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情况下,少年英雄潘冬子如何从一个小孩,受闪闪的红星指引,和与白军勾结的粮食店店主斗智斗勇,最后成长为一名小红军的故事。

“好香的大米饭啊,今天我要吃三大碗!”上山砍柴的潘冬子极度疲乏,在等待小伙伴英子送饭的过程中睡着了。而此时还闭着眼睛的潘冬子被一阵米饭的香味吸引,站了起来。忽然出现在舞台之上,带着面具、穿着戏服的神魔鬼怪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原来,此刻观众们已经进入了潘冬子的梦境。剧中,潘冬子的两段梦境以傩戏的形式展示,让不少观众拍手叫绝。“我们试图回应那个年代的小小少年潘冬子,他的正义感从何而来?”编剧、总导演张弓惊介绍道,可能是从他看过的戏文里,也可能是从庙里的泥塑神像里。

一个小小的陀螺贯穿了全剧。潘冬子玩伴英子的陀螺,被胡汉三的儿子胡闹抢走,最终被潘冬子拿回,陀螺形成了三个孩子世界里的矛盾、反抗和斗争。舞台剧将潘冬子的玩伴调整为女性角色英子,增加了胡汉三的儿子一角,大名叫胡孝祖小名叫胡闹,三个孩子之间的摩擦,也观众陷入时而大笑时而心酸的情境中。由青年演员何文君扮演的潘冬子,一登台就让观众眼前一亮,也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少年英雄形象。何文君介绍道,相比较电影,舞台剧里会更加凸显一个孩子的天性,不管怎样英雄,他还是一个小朋友,他也会有他的,也会去玩陀螺,他想去逞能。有这些面的话,他这个人物就会立体很多。

经典如何在当代人心中取得共鸣?对此张弓惊表示,“国潮不只是舞美形式,更是一种骨子里的中国文化,骨子里的那种想要追求公平、正义的生活,我们也希望在这个点上,和现在的年轻人打通。”

舞台剧《永远闪闪的红星》由上海海国文化有限公司、社戏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江东书院、上海绝对佰剧演艺有限公司联系出品。除了大剧场版,《永远闪闪的红星》也推出了社区版,九棵树首演后,将走进南桥镇的社区剧场带来五场演出。继而从上海出发前往北京,开启全国巡演之路。
记者:何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