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切糕重现长三角,8块钱一两让小伙喜笑颜开,下刀之后就傻了
原标题:神秘切糕重现长三角,8块钱一两让小伙喜笑颜开,下刀之后就傻了
切糕!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很多人对切糕都有着矛盾的心理,既想尝试一下,又怕遇到切糕。
数年前,切糕的热度一时无两,它的出现总是和天价、强买强卖联系在一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切糕已经可以和陷阱画等号,更离谱的是,明知道掉进了陷阱也没有勇气逃脱,凶神恶煞的摊主可不是一般人敢冒险的。
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切糕的真相被更多人知晓,套路被揭穿,那些人选择了销声匿迹。

不曾想,时隔多年以后,切糕再一次重回大众视野,只是出现的频率相比以前少了许多,撞见切糕摊的几率跟中头彩差不多。
作为长三角城市圈里举足轻重的城市,苏州一直是打工者的首选,虽然这两年的情况有所变化,但扎堆在这里打拼的外地人仍然是个天文数字。
一辆电动三轮车车上端放着小山般的切糕,除了两打塑料袋和一个收款码,这辆小车再无任何装饰,但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能一眼认出来,这就是消失多年的神秘切糕。
切糕本身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之所以说它神秘,就是因为其承载了太多的传说。

刘先生在东莞已经工作了两三年,因为没有家庭的羁绊,他有精力也有条件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
切糕这玩意他是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真身,他看过也听过不少关于切糕的段子,抱着谨慎的态度,他先问了一下价格。
“老板,这个怎么卖?”
“不贵,8块钱一两!”
“8块钱?确定吗?”
“说8块就8块,你放心买就是了……”老板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确认价格之后,刘先生让老板切一点尝尝味,当年的切糕可是贵比黄金,他却捡了大便宜,想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再也掩饰不住了。

不过,他的笑容没有维持多久,老板称重之后喊出一个数字“336块!”
“啥?多少钱?”刘先生的表情僵住了,带着不可置疑的疑问望向老板。
“336块!一共4斤2两,一两8块!”老板搓了搓手,脸上浮现出不善之色。
“这么一点就4斤2两?要不了这么多,我只要几十块钱的就够了!”
“切多少就是多少!这切散的我怎么卖?我只切一刀!”老板开始吹胡子瞪眼,手里明晃晃的铲刀暴发出咄咄逼人的寒气。
刘先生顿时就有些傻了,联想起之前的传说,只能忍痛值钱,钱可以再赚,命只有一条……

就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有些卖切糕的是团队作战,如果发生矛盾,周围马上就会冒出一堆控场的人,势单力薄的人跟他们硬碰硬肯定没好果子吃。
不过话又说回来,切糕这玩意在原产地也不便宜,它的密度比其他小吃高得多,坚果和糖料都被压实了,小小的一块看着不起眼,确实是死沉死沉的。
切糕的争议不在于贵,而在于没有明码标价,摆一小块切糕标上重量和价格不难吧?
让顾客对重量和体积有个基本概念,切多少就要买多少,这个着实有些离谱了。
错不在切糕,而在于个别卖切糕的人,想尝鲜的朋友还是选择网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