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感染高峰何时来?专家作出一个预测,这两类人群或受影响大
去年12月中国对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做出调整,并且将新冠病毒感染归类为“乙类乙管”。这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调整后国内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大幅度上升,但整体情况是趋于可控的,这项调整的主要原因便是希望减少防控工作对民众日常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防控工作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从中国疾控重心的新冠病毒感染监测数据来看,第一轮疫情已经即将结束,在春节期间也没有出现明显反弹。

在这样的前提下,外界对第二轮疫情感染高峰的出现保持密切关注,随着此前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亚分支XBB等毒株的出现,人们对新冠疫情的相关问题一直保持密切关注。根据最新消息,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表示,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后体内的抗体会维持3到6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再次被感染的概率只有2%。不过邢铭友表示,在几个月之后抗体水平将会不断下降,如果在此期间出现新的变异新冠病毒毒株,那么遭到再次感染并且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很高,甚至有出现感染高峰的可能。

不过姓名有教授也提到,尽管今年三月到五月期间仍然可能会出现第二轮感染高峰,但因为第一轮感染高峰期间大量民众都已经感染新冠病毒并且顺利康复,体内依然存在基础抗体,正因此第二轮感染的人数和症状轻重程度比起第一轮新冠疫情会有十分明显的下降。此前《中国新闻周刊》对德国华裔病毒学家陆蒙吉进行采访时候也收到消息,认为从今年三月下旬开始人群的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在此期间感染的风险会不断上升,到了今年五六月疫情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具体的感染高峰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主要取决于是否会出现一种冲击力更大的新冠病毒毒株。基于这样的背景专家发出提醒,认为此前感染新冠病毒的老人需要维持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果这些老人在康复期间再次被病毒感染,那么症状可能会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在第一轮疫情中没有被感染的群体也需要保持警惕,倘若其遭到感染可能会出现和核第一轮疫情类似的症状。正因此未来一段时间还需要保持相应的社交距离,佩戴口罩避免自身遭到感染。
部分消息参考来源:中国青年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