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铁“去英语化”,美媒却开始着急:外国人看不懂怎么办?
引言
对于很多城市百姓来说,地铁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出行工具,有了地铁以后,我们的城市出行确实更加便捷,相比于公交车,地铁的乘坐规模和乘坐空间更大,而且不用受制于堵车的困扰,现在很多地铁建设的非常完善,环境好、服务佳,这都让大家对于地铁越来越依赖。
以往大家普遍认为只有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人才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但实际上现在也有不少有车的有钱人也喜欢坐地铁,就连不少明星名人都被拍到坐地铁出行,毕竟乘坐地铁有时候更加快捷,不用考虑堵车的问题。

而且有很多外国友人在华生活或大华旅游也喜欢乘坐地铁。以往不管是公交车还是地铁的标识基本上都是中英文夹杂,这对于那些外国友人来说也相对友好,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地铁都默契地掀起一轮“去英文化”潮流。
这股潮流最早是在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由北京这座城市所掀起的,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选在这个关键时期执行“去英文化”潮流。像这一次北京举行冬奥会也是全球关注的盛大赛事。

在这场冬奥会举行期间,除了有来自各国的冬奥会运动员入驻我国,此时全球各国的游客也纷纷来我国参观和旅游。以往我国在外国文化交流方面一直表现出较大的格局。
可北京面对如此大量的外国游客却没有出于方便这些国外友人的需要,反倒把英文都替换成中文这个举措的确足够大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表现,如果中国缺乏充足的文化基础和底蕴作为支撑,所谓的去英文化真正落实起来也只是纸上谈兵。

而中国的基础和底蕴就在于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拥有非同凡响的魅力,这也是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瑰宝,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也担负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理应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带上国际舞台。
现在中国已经有充分强的实力支撑我们走向国际社会并宣传中华文化,去英文化就是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它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和国家强盛的具象化体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除了地铁直行去英文化,国内高速路指示牌也在逐步进行变革,截止二〇二〇年底我国已经更换了28万个高速路指示牌,在新更换的指示牌中大多都去掉了只是牌上的英文标识,把中文字样放大,这种举动除了彰显出中国文化自信以外,也是为了确保大家的交通出行安全。
毕竟高速路上的每一块只是排占地面积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有限的面积下,他们需要标注很多东西除了地名距离以外还有其他标识,此前,国内高速路的指示牌上既有中文还有英文,还包括路标数字等。

整个指示牌看起来非常杂乱无章,这也导致很多车主在高速路上驾驶时,有时候因为看不清指示牌上的内容不得不减速或停车,这也容易造成各种交通事故。
而如今去掉高速路指示牌上的英文标识更侧重的展现出中文字样也能够让广大车主在高速路上驾驶时更清晰的了解指示牌上的内容,除了能够帮助车主们认路以外,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不过对于中国地铁和高速路指示牌做出的这些去英文化举动,美媒却相当紧张,他们还造谣称中国这些举动就是对外国游客存在偏见是一种针对性行为。但其实大家都清楚,美媒的这种说辞就是刻意诬陷,更何况中国现在并没有更换掉所有地铁站的英文标识,为了方便游客出行,我们还保留部分地区的英文标识。
另外国内地铁都有志愿者,他们也懂得一些基本的英语口语,这些国外游客到中国乘坐地铁如果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也可以和志愿者沟通交流,一般情况下他们也能解答这些疑问。

更何况现在很多国外游客到中国以后也会通过导航来认路,不用单纯的靠着地铁上的英文标识,现在各个导航系统都非常智能,外国朋友靠着导航同样能够找到路。
结语
所以总体来看,国内某些领域进行的“去英文化”行动既保证了广大外国游客在国内正常通行,同样也彰显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