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掌管2万亿,马云也被踢出局,“神秘组织”泰山会是什么来头
或许是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影响,中国人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团结之处,在生意场上同样如此,虽然我们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但在某种时候,有些人既可以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对象。
很多商人们也清楚,一家发展终究是孤木难支,但如果能够和其他人组成一个团体,他们将共同获利。像是很多成功的商业人士都有自己的小圈子,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泰山会也是扎根于商场上的一个富豪组织,这其中的16名成员掌管着多达20000亿的财产,马云都曾被该组织踢出局,泰山会究竟有何来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泰山会最早是由中关村演变而来,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从工业化陆续走上科学化发展时代,而中关村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之地,也曾培养过无数在科技领域拥有着特殊地位的技术型人才,而作为泰山会元老人物的段永基也是其中之一。
在组建泰山会之前段友基就已经当选了四通集团的董事长,在整个商界说不上呼风唤雨,但也威名赫赫,而那时和段永基较好的三人,王洪德、陈庆振、陈春先也都是掌管科技企业的巨头人物。他们虽为竞争对手,但是为了能够共享行业中的各类信息、促进互利共赢的局面,当时他们4人组建了一个小组,但这其实并不是泰山会的雏形。

仅仅有这4个人还不够,或许他们考虑到应该给这个组织继续扩大规模,于是小组成员越来越多,但当人多之后,大家的利益牵扯就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分歧也随之而生,此时就有人提议应从这些成员中再选出一些头部人士组建成新圈子。
在这种建议下,1993年还是段永基带头成立了新组织,而这个组织名字就叫泰山会,此时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毫无标准的招纳成员,那时段永基和其他人商量加入泰山会的标准就是要有千亿以上的身家规模。

当然这也只是条件之一,由于该组织中接收的都是企业家中的大佬,能够加入该组织必然不只有财产上的要求,他还需要有两个以上的成员推荐,而且在经过全员表决之后才能决定是否给予成为成员的资格,另外新加入的成员还有一年的观察期,如果在这期间表现不合格也会被剔除,表现合格也可以从预备役的会员转为正式会员,不仅如此,泰山会每年还限制招收成员的名额,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一年能进一人。

组建一个门槛如此之高的商业组织,必然不是只为了给这些中国各行各业的大佬提供一个简单的交朋友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通,共同进步,帮助彼此扩大商业版图。

别看这个小小的商会中只有16个成员,但他们16人都是各个行业的代表级人物,他们遍布房产、金融、资源、影视剧、机械制造、互联网等各大行业,几乎只要在国内有利可图的行业都能看到这些大佬的身影。
这个行业中的成员除了有创建泰山会的段永基还包括万通集团的冯仑,联想创始者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华谊王中军等等。
此前几年作为互联网大佬的马云也曾加入该组织并成为成员之一,但据称马云因为违反泰山会的规定,被开除组织,一个能够将马云这种大佬人物都开除的商业组织,足以展现出他的强大地位。

即便多年来泰山会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做派,但其实力确实不允许他们过于低调,因为这16人的身家资产加到一起已经达到20000亿之多。所以虽然有记者问到冯仑参加这个组织以后他们大多干什么时,冯仑只是提到,不过是一些老男人闲聊打趣罢了,可大家也清楚,这不过就是冯伦敷衍的回答,泰山会所谈及的话题必然是作为外人听不得的,据称泰山会议的管理非常严格,平时开会时不允许录音录像。

这些年来泰山会的成员们除了在商业上互相帮助,也会为成员分担风险,当年史玉柱成立巨人集团后大赚一笔,后来由于自己飘飘然试图建造中国第一高楼却面临亏损,也是在泰山会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才让史玉柱扭亏为盈、重返巅峰。
如此来看,这样一个强大的商业组织,除了能够给各个成员提供可靠又有效的合作互赢机会,也是一个讲情义、有人气的商业组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