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评论:揭开资本主义的遮羞布-阿根廷电影《大墙后面》
原标题:外国电影评论:揭开资本主义的遮羞布-阿根廷电影《大墙后面》

文/马家骏
阿根廷电影《大墙后面》以深刻的艺术力量,揭穿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本质。在观众面前一幕一幕映过是农村的破产、告贷无门的农民流入城市,是京城的奢华大街与贫民窟的对比。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上影片展示了萝西达父女的悲遭遇遇和幻想的破灭。
萝西达是纯朴天真的乡下姑娘,她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被资本主义的虚伪文明仅仅限制在对城市豪华生活的向往上。她幼稚地认为:在京城人们会过得比乡下好。由于家庭破产,萝西达父女流落城市后,她的一切美梦被丑恶现实的匕首划破了。居住的恶劣、父亲的被害、自己遭到利用和侵犯,彻底粉碎了她对资本主义的幻想。她撕烂房舍建筑图样照片的镜头,充分揭示了影片的思想力量和人物的觉悟。

萝西达的遭遇不幸,不能仅归之于她碰上了个别坏人,影片的意义在于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罪恶作了揭露。我们看到,农村里,是地方官吏在飞扬跋扈;在城里,则是老板们对工人们的视若草芥。电影虽然只是描写阿根廷的的生活,但却是整个拉丁美洲、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缩影:一方面是剥削阶级的挥霍享乐,一方面是劳动网民日益贫困。资产阶级千方百计把这种矛盾掩盖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他们运用种种的欺骗与遮羞布来蒙蔽人们。
那些吹嘘性的招工策划、美丽的房舍建筑图样,是资本家吸引劳动力的手段;市政官员走访贫民窟以及他们关于改变人们生活的讲演,十足表现了他们欺骗的伎俩。不过,现实是最好的揭穿者。泥泞的弄堂、倾塌的小舍、污臭的水坑、拥挤而杂乱的房间、争吵的取水队……就是对于欺骗者的嘲笑。但是,为了遮住人们观察资本主义丑恶现实的眼睛,资本家筑起了那一道大墙把灯光舞影林荫坦路和贫困伤亡偷盗打架隔成了两个世界。然而这一切是瞒不过人们的。萝西达就在这对比之中看出了自己的不幸。她的愿望的幻灭是对资本主义“美景”这个肥皂泡的戳穿。因此,萝西达“由于偶然的一刻,一切都变了”,实在是必然的社会产物。
《大墙后面》没有使其结局处理陷入悲观的境地,其中也塑造了像汽车司机那样的正面人物。不过,我们还没有看到巨大的正面社会力量的存在。因此影片只告诉观众了大墙后面的情景,至于指出如何推倒那座大墙,是无能为力的。
(刊于1961年2月12日《西安晚报》)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河北清苑人,1929年2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国外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国外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