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人报警求助,13万现金放在墓中发霉,信用社柜员帮助清点
原标题:浙江:老人报警求助,13万现金放在墓中发霉,信用社柜员帮助清点
文/社会时谈杂论
老一辈都有存钱的习惯,他们除了会将积蓄放在银行,还会选择自行保管,可是因为自身文化的限制,很有可能造成纸币发霉,需要求助银行的工作人员。
浙江的一位老人因为此事求助警方,工作人员了解之下,才发现老人将13万现金放置在墓中,等到一年后拿出来查看,可是差点血本无归,事后回想起来还有点后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位老人姓姚,他省吃俭用省下了13万元,担心去银行拿钱麻烦,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将钱放在了一座空坟之中,打算等到需要钱的时候才将它拿出来。
可是他没有想到,纸币如果没有保存好,一旦有水迹出现,就会出现发霉的情况,姚某将钱藏好后,就离开了现场。
一年之后,他回到标记的地方拿钱,可是拿出来的纸币上面都是霉斑,有的还发黑,姚某担心积蓄全都没了,于是只能向警方求助。
民警听说老人的情况,赶到现场后发现,老人将钱放在墓后,并没有选择更好地防护手段,只是用塑料袋装好。
可是因为长期的雨水渗入,塑料袋已经破损,雨水滴在纸币上导致发霉变质,只能劝说姚某将纸币送往信用社清点损失。

(现场照片)
姚某同意这个建议,警方陪同老人到信用社中办理业务,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立即选择组织专业的人士进行抢救。
从现场爆出的视频,可以看到纸币表面受损严重,想要将它们分开和整理出能够更换的纸币并不容易。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工作人员将老人送来的纸币清点,确定了有效的金额为60050元,并为老人开立了存单。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为防止老人出现类似的情况,还告知他正确的储蓄方式,姚某对此万分感谢,要不是有民警和工作人员帮忙,相信他的钱会打水漂。
经过新闻报道后,得知姚某是一名退休的农民工,13万元现金是他积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他以为藏在墓中,会有长辈保佑,钱财肯定不会遗失。

(清点纸币)
这原本是一件很暖心的时刻,可是有人质疑,为什么纸币在发霉之后,清点数额之后只能恢复一半?
事实上,这种清点残缺纸币是有相关规定的,参照《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第四条:“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分‘全额’、‘半额’两种情况。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是专业的,他们会按照以上两种情况对纸币进行清点,对于网友质疑7万元的损失被银行占用的说法,显然是对相关规定不清楚。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银行都会将残破或污损的人民币视为不予再流通的钞票,按照当地人民银行的要求上缴后销毁,这一切都是在室内的监控下进行。
姚某由于个人担忧的问题遭受一大半的损失,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信用社尽力恢复是职责范围,不能将脏水泼在他们身上。

(清点过程)
结合实际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优化帮助老人存款的步骤,生活中不少的老人是没办法独立操作自助存款,或者是比较安全的储蓄方式,这都是如“姚某”一类的老人缺少的认知。
都说时代进步快速,可是老年人总在不知不觉被遗忘,如果姚某懂得正确的方式,那么他可能不会面临如此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