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的儿子患白血病求助,看到大家的议论后,寒心的我直接退群!
文:立二拆三 图:来自网络
前天上午,我回老家时父亲对我说:“玉刚的儿子在3月27日那天去世了。因为孩子年龄太小,办丧事时也没惊动亲戚朋友。”
虽然玉刚的儿子只有11岁,但他患白血病已经三年多了,前些日子见到他时,孩子已经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所以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并不觉得意外。
我和玉刚是多年的同学,下午我抽时间到他家里去了一下,见面之后,我们两个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默默地抽烟。最后还是形容憔悴的玉刚,打破了沉默说:“孩子活着也是煎熬,走了倒是一种解脱,这几年为他治病我东奔西走也算对得起他了,父子缘分就这么浅,谁也没有办法!”
玉刚的儿子患病时,我是知道的,因为我的妻子是一名医生,所以孩子确诊之后,玉刚就给我打电话,让我问问妻子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我想那一刻玉刚肯定乱了方寸,他在省城住院,接触到的都是专家,而我的妻子只是乡卫生院的医生。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老话——“有病乱投医”!
但我还是安慰他说:“现在医疗条件发达了,孩子的病总能治好,你缺钱时通知我一下,没多有少,我总能帮你筹集一些!”
玉刚的家境并不宽裕,他的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又赶上儿子生病,真的是雪上加霜,三个月的时间他原本就不太多的积蓄就已经告罄。
当时,我送给了他两万元,但那点钱对不断攀升的治疗费用而言,也是杯水车薪。此时有人提醒他,可以给某个平台提供资料,发起众筹。
此人的话一下子也提醒了我,我想到了我们的同学微信群,在平台众筹面对的都是陌生人。而我们的同学群里,大家都知根知底,对玉刚家的实际情况也都了解,不用担心被骗。
另外,我们同学先前年年几乎都有同学聚会,几杯酒下肚之后,我们都成了异姓兄弟,关系亲密的无以复加,再加上同学中有两个办企业的,实力相比而言,还是蛮雄厚的,我想如果在同学群里呼吁一下,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让我想不到的是,当我把玉刚孩子患病的消息发到群里后,同学们的反应,让我真正领略到了这个社会人情的薄凉,至今想来仍觉得寒心!
看到消息以后,首先说话的是一个,在我们镇上开渔具店的,同时兼网上销售,自称每年收入三十万以上,他的第一句话就显示了他的冷血:“哎呦,穷人家的孩子得了这富贵病,这下可要命了,有多少钱可能都没用,更何况玉刚还没几个钱!”
他的话似乎给这场讨论会定了个调,接下来的几个同学,根本不顾玉刚就在群里,一个个口无遮拦。有的说这病花再多的钱也是打水漂,根本就不用治,劝玉刚应该早早放弃治疗,及时“止损”。
有一位做保险的同学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时我劝大家购买保险,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现在看到结局了吧!
还有人说,生了这病,应该去找民政部门,看看能否帮忙排忧解难?
还有的人说,孩子既然已经病成这个样子,应该考虑遗体捐献了,看看眼角膜之类的零件还能不能用,兴许能把花费的医疗费赚回来。
看着大家这样七嘴八舌的讨论,其中有一位同学觉得他们的话有些过分,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结果被这几个人群起而攻之。
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觉得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同学情,是一份永恒的回忆,也是一种无价的财富,每当看到“老同学”这三个字眼,内心都会荡起亲切温馨的涟漪。
正因为此,每次听说哪位同学家里遇到什么难处,我都是尽力而为,从来没有漠视过这份同学情,正像一句话所说的那样,老同学之间就是——平时各忙各的,有事请吱声!
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在他们的言语中我听出了端倪,他们之所以如此放肆,最重要的原因是,玉刚只是一个最底层的打工者,社会资源有限,他帮不上别人的忙,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在我们的同学中,那些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人,我想如果是他家出了同样的事情,同学们的反应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捐款的也许会趋之若鹜,捐的少了,都可能觉得自己没脸面!
我是好心办了坏事,本想为玉刚的孩子争得一些与死神抗衡的资本,却意外地让他当众受辱。
当老同学的孩子面临人生绝境与尽头的时候,竟有人是如此轻描淡写的态度,对待这样的一群人,还有继续交流下去的必要吗?
我没有权力强求别人,但我却可以有自己的态度。
捐款的事最终也不了了之,那天,玉刚在群里爆了粗口后愤然退群,我随后也退了出来。后来听说因为这件事,又有十几个人退了群,我发誓,以后的同学会,我都不会再参加了。
这样的同学,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