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退伍为战友守墓达25年,只为军嫂送一封书信,她为何躲藏不见
女人的丈夫在外面当兵,他们结婚已经两年了,可丈夫只回来过两次,在丈夫第二次离家时,女人怀孕了。
可是她刚把消息告诉给丈夫知道时,丈夫就在一次出任务时牺牲了。女人悲痛欲绝,但还是坚持生下了女儿。
不久后,她的公公婆婆也因为儿子的牺牲伤心过度,先后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女人带着女儿艰难过日子。
丈夫牺牲后,就葬在老家的小镇上,但是女人从来不敢去扫墓,她怕去面对那已经逝去的他,也许不去墓地,他就还活在自己的心中。
别人看女人一个人抚养女儿辛苦,就想给她重新介绍对象,但女人心里还装着丈夫,所以一直没有答应那些相亲对象。
直到2年以后,她碰到了一个同样是军人转业的杨先生,可能是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吧,也可能是时间终于洗淡了些伤痛,这次女人答应了杨先生的求婚,带着女儿嫁给了他,还去了他的城市生活。
女人以为,这辈子可能再也不会有人向她提及往事了,可是命运总是在瞬息间变化着,杨先生的工作单位竟然调往了她前夫的家乡,她只好又跟着丈夫回到了以前住的小镇。
女人想,既然命运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地,她也应该去看看前夫吧,时间让伤口已经结痂,她也能带着平和的心情去面对前夫了。
于是在前夫牺牲两年后的某一个日子,女人终于鼓起勇气,去了前夫的墓地看望他。
当她在前夫的墓碑前放下鲜花,沉痛哀悼他时,这时有一个男子出现了,他激动地上前询问女人:“你认识建军吗?你知道他老婆的下落吗?”
女人很奇怪,这个男子是谁?他为何出现在自己前夫建军的墓前?他找自己会有什么事情吗?
男子自我介绍说,他姓黄,是女人前夫的战友,他们的战友情谊很深,建军牺牲后,他的心里一直都放不下他,所以在他退伍后,就专程来到战友的家乡,想见见战友的家人。
但是黄先生去到建军以前住的地方时,却大门紧闭,他只能向战友家的邻居打听,才知道建军的父母已经离世,他的妻子女儿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黄先生决心要找到战友的妻子,可是他已经来这座小镇很多日子了,却始终没有打听到建军妻子的消息。
他没有办法,只得在战友的陵墓附近住了下来,每天都去陪陪昔日的好兄弟,一边继续寻找战友的亲人。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吧,当时肯定会为黄先生所说的战友深情所感动,毫不犹豫就会承认自己的身份,和他相认,以感谢对方的这一片心意。
但是建军的妻子却心思细腻,她考虑到,前夫的战友千里迢迢来找自己,并且在小镇上住了下来,他是报着怎样的目的呢?
难道仅仅是为了给战友守守墓,和战友的家属见一面?世上没有这么单纯的人了吧?
或者他根本就是骗她的?两人在墓园偶遇,素不相识,他只是编造了一个故事,想和她认识而已?
她想,自己的婚姻不能再起任何变故了。建军的父母已经过世,她和幼小的女儿在世上再无任何亲人,现在也只能依靠丈夫杨先生,和他好好经营这个家庭 ,把女儿养大。
所以面对陌生的黄先生,女人带着很强的防备心,她没有坦白自己就是建军妻子的身份,而是随便编了一个前来扫墓的理由:
“我是建军的老乡,从这里经过,就顺便来看看他,至于他家里的情况,我并不清楚。”
黄先生看起来很失望,他对女人说:“我会继续在这里为建军守墓的,如果你知道了他家人的消息,请麻烦来告诉我一声。”
女人有些于心不忍,她摸出一些钱递给黄先生,以感谢他为建军守墓,但被对方谢绝了。
女人扫完墓后,也就出了墓园。为了不打扰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平静生活,在后来的日子,她甚少去墓园看望前夫。
但是她根本没有想到,那位她扫墓所见过的,前夫的战友黄先生,却一直留在了这个小镇,用他一生的时间,坚守在了建军英魂埋藏的所在地。
黄先生从部队退伍后,并没有回去自己的家乡发展,而是带着一封战友写给家人的书信,来到了战友的老家。因为建军牺牲后,骨灰就葬在了他的出生地。
黄先生和建军曾经在一个连队当兵,他们的关系最为要好。
在建军牺牲的头一天晚上,他曾经写了一封书信给自己的父母,让黄先生帮他转交。
如今建军的父母都已经去世,黄先生觉得有必要找到建军的妻子,将这封书信交到她的手里。
可是他找来找去,也没能寻到建军的妻子,没能完成战友的托付,黄先生也就在这座小镇上住了下来,等待机会,希望有一天能找到这位军嫂。
于是,黄先生就变成了自己战友的守墓人,他也渐渐融入了这座西北小城的生活,在这里完全定居了下来。
后来,他认识了当地一个可怜的妇人,妇人失去了丈夫,带着一个儿子,生活比较困难。
黄先生有一副助人为乐的心肠,他同情那位妇人的遭遇,就在生活上经常关照他娘俩,久而久之,他们就渐渐产生了感情,变成了一家人。
在妇人的儿子10来岁的时候,妇人也去世了,黄先生就带着她的儿子过日子,将他培养长大,现在已经参加了工作。
20多年的岁月转瞬而过,黄先生也从一位年轻的退伍战士,变成了人到中年的老黄。
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儿子也像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有事业心,责任心,堂堂正正的西北好汉子。
但是,头发已经渐白的老黄心里还是有一件放不下的大事 ,那就是将战友建军的书信送到他家属的手上。
他守在战友的墓前,为自己没能完成他的临终托付而自责。
25年的时光已过,他已慢慢变老,难道他要永远带着遗憾,走完这一生吗?
后来,黄先生经过节目组的帮忙寻找,才终于见到了建军的妻子,两人见面,都分外感慨。
女人满脸愧疚,不停地对着黄先生说:对不起,对不起……
她说,她不知道黄先生如此执着,会一直远离自己的家乡,在这座小镇为建军守墓,寻找她,只为交还一封家书。
都是她的自私,才让黄先生等候了25年之久,黄先生这份战友之情,是何其珍贵,又何其坚贞!
老黄却没有怪她的意思,他只是说:“嫂子,我终于能将建军的书信,送达给你,这样想来建军也能安息了。”
在节目现场,老黄将这封保存了25年之久的家书拿了出来,交到了建军妻女的手上。
建军的妻子和女儿都感动得痛哭流涕,这份战友情太让人动容了,在场的每个人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而在书信上,建军烈士的情怀更让人肃然起敬,这是一封建军写给自己父母的信,信上写道:
敬爱的父亲母亲:
儿子在部队上,
一切都好,
请您们不要挂念。
妻子待你们还好吧?
孩子就要出生了吧?
您二老又要费心了,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段铁路就要完工,
不久后,我就能够有假期回来和你们团聚了。
这几年,我远离家乡,
和战友们一起来这里修建青藏铁路。
我知道,您二老也会为我感到光荣的,
我也期待,期待铁路通车的那一天。
只是这几年儿子实在不孝,
没能在您二老身边照顾
对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
我也感到深深的愧疚,
天凉了,您二老一定要注意身体,
添加衣服,别着凉了,
铁路马上就要竣工了,
我已经归心似箭,
期待,期待着和你们早日团聚
祝:全家安好
建军
信还没有读完,在场的人都泪水涟涟,哭出了声音……
当时,黄先生和建军都是在青藏线上当兵,为修建青藏铁路日夜赶工。在建军牺牲的头一天晚上,他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了一封信,诉说对家的期盼,希望全家人能早日团聚。
因为第二天轮到黄先生休息,建军就让黄先生帮他把信带到外面邮寄给家人。
但是没想到第2天全连队都集合,要赶到工地上去抢险,而这一去,战友建军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时在抢险现场,他们连队的人遭遇到了塌方。在生死一线的关头,建军一脚猛力一蹬,把黄先生从塌方的地方踹了出去,而他自己,却被埋在了里面。
黄先生觉得,正是战友的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他才能够活下来。
所以他的命,就是战友给的,在退伍后,他就义不容辞来到战友的家乡,为他守墓,还决定亲手把他留下的书信交还给建军的亲人。
他曾经站在建军的墓前,对他发誓过:兄弟,我守着你,我一定会永远守护你!
这么多年来,老黄一直坚守着这个信念,为战友守墓,并且将战友的书信,亲手交到他家人的手里。
当老黄把这封迟交了25年的家书送到建军妻女的手里时,他的眼睛也湿润了,哽咽着说:“今天能够找到我战友的家属,亲手转交这封书信,那么我这25年的墓就没有白守!”
这一条铮铮汉子,曾经为修建西藏铁路出血出汗,更是为了完成战友的嘱托,远离自己的家乡,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去寻找战友的亲人,守护战友的英魂。
在场的所有人,都为黄先生的这半生所为感动流泪。黄先生的儿子更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他动情地说道:
“父亲养育了我,从小教我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真真正正的西北汉子,老爸,你永远是我的榜样,是我的骄傲,谢谢你!”
是啊,黄先生和建军烈士那一辈人,为了让青藏铁路早日通车,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修好了这条铁路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而活下来的人,就如黄先生一样,为了朋友的嘱托,为了一份家书,用他一辈子的时间,守护在战友的墓前,那一份执着,那一份信念,难道不会让我们的心,为之震撼吗?
他们所付出的一切,自当受到人们的尊敬,他们的精神,会永远鼓励后辈人,做一个重信义、贵忠诚的好人,让这个世界更充满温情。
在场的男人,黄先生的儿子,还有曾经也当过兵的杨先生,都对重情重义的黄先生敬佩不已,都向他举起了右手,行了一个正式的军礼。
而黄先生,也向着镜头,向着所有人,也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向大家行了一个标准、坚毅的军礼。
这就是一个军人的态度,在“从军行”中有这样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不正是老一辈军人们准确的人生写照吗?
是的,在这世上,有一种最动人的语言,叫做承诺。有一种最伟大的力量,叫做坚守。有一种最美丽的灵魂,叫做军魂!
让我们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敬礼,为重情重义的守墓人黄先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