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好心扶老人,被家属指责是她撞的,事后打脸查明真相
原标题:北京一女子好心扶老人,被家属指责是她撞的,事后打脸查明真相
案发当天,林女士停车在路边,突然听到后方传来了一阵响声,她转过身一看,看见一位老人倒在了地上,担心老人家出现问题,先拨打了急救电话。

随后,林女士来到老人家身边,帮忙照顾了一下,等待120的到来,不久之后,老人家的家属也赶到现场,可是并没有对林女士表示感激。
反而家属不让林女士离开,转身询问老人,是否是女子撞倒了他,老人用手抹了抹脸,点头示意是林女士的过错,让现场的林女士很是愤怒。
从林女士的角度来看,她是好心帮忙,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还在一边看下老人,防止老人出现二次伤害,谁曾想老人醒来后,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倒打一耙。
林女士的内心不好受,不过也没有和家属争论,询问现场的交警,是否可以离开?交警表示没什么问题,女子可以离开,路边有监控证明女子的说法。
起初,林女士心里头有过犹豫,她明白某些老人是会讹人的,可是为了老人的安全,她还是挺身而出,不幸的是她碰到了一家不讲道理的人,从家属到场的第一句话,就是在引导老人说出是女子撞人的说法。
如果说,老人是明事理的,那么他肯定明白林女士是好心帮助,并没有撞倒他,可是老人想了想后,还是将问题抛给了林女士,幸运的是路边有监控,否则林女士很有可能会面临赔偿。
事后,林女士接受采访,她的想法很简单,看老人的装扮是住在附近的,想着街里街坊的关系,帮助一下,没想到差点上当。
当记者询问,是否下次还会帮助摔倒的老人?林女士想了想,会的,她不会后悔,因为她也希望母亲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会帮助她。
从案发到结束,全程最为关键的是老人和家属的态度,他们对林女士的帮助并没有表示感激,相反还想到了讹诈,这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1.由于老人只是点头,双方之间没有爆发更大的矛盾,因此无法认定为敲诈勒索。
在本案中,老人面对家属的提问,示意林女士将他撞倒,如果没有监控的话,那么林女士就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证人,反驳老人的指认。
换句话说,需要构成对林女士钱财的敲诈,可是双方还未谈到赔偿问题,现场有交警介入,路边有监控,这都是维护林女士权益的有力证据,只是无法追究老人和家属的言语过失。
2.女子对老人实施救助行为,在法律上是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老人和家属应向林女士道歉,消除影响。
林女士没有伤害老人的嫌疑,并且对老人实施了积极救助,使老人不至于处于更危险的境地,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家属对林女士的指认,损害了她的名誉权,应当对其进行道歉。
在法律上,每个人都应遵守公序良俗的法定义务,老人和家属不顾事实,对林女士进行指责,这已经构成了侵权行为,林女士有权对他们进行追责。
3.到底该不该扶老人?
说完了法律的相关问题,我们看到了很多人针对此次事件的评论,大家都认为要量力而行,如果不是有路边的监控,那么林女士是无法轻易离开现场的。

每一次扶老人被讹诈的新闻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这就意味着该事件已经逐步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某些老人和家属的讹诈行为,极大地影响了个人救助他人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当对此事进行严惩,不能纵容他们任意地欺瞒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