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最后毁掉婚姻的是,亲生孩子的几句话
刘男和张女,从恋爱开始,一直不被叫好。刘男个子矮小,性子慢,讲义气,在钱上不太计较。张女个子高挑,性子急,比较理性,挺节约。
两个人如此不合拍,双方的朋友认为,他们不会结婚的,很快要分手。
打大家脸的是,他们顺利地结婚,并且很快有了女儿。
女儿四岁时,刘男说:“老婆脾气怪得很,好朋友都劝我们离婚,我也觉得是这样的,我想离婚了。”
刘男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外人本着劝和不劝离的心态,劝他认真考虑,别轻易离婚。
为了佐证自己的思想,刘男说:“有一次,她把孩子放在床单上,从八楼的窗口往下放,威胁我。把我们吓得心提到嗓子眼了,女儿哇哇大哭。”
听他的描述,我们深深地以为,张女这脾气太大了,一个当妈妈的人,怎么能把孩子当作威胁老公的筹码?
事后几年,直到他们女儿上了初中,没有见到他们离婚。
朋友们想的是:也许有的夫妻,就是这样吵吵闹闹地过一辈子吧。
大约十年前,刘男向朋友借钱,他说:自己的兄弟投资一笔生意,稳赚不赔,三个月后归还,并附有利息;并且希望这事别对张女说,免得她闹。
朋友明明知道,借出去的钱就是肉包子打狗。
抹不开情面的朋友,仍然将钱交给了他。只不过,在刘男想要的数字上,打了五折。
果然,三个月后,刘男说,兄弟的生意打倒,那笔钱只能延期还了。
他的朋友能说什么呢?预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朋友在家里,被老婆好一阵埋怨。
事后三年,朋友的父母在老家修房子,朋友的老婆逮到这件事,借机向刘男索回一半的欠款。
后来,由于各忙各的事情,无暇关注刘男夫妻的感情问题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得知,刘男夫妻离婚三年,具体原因不详,估计是性格不合之类的原因。
朋友很好奇:刘男和张女,这对看似不相称的夫妻,在维系了二十多年后,仍然选择了离婚,其导火线是什么呢?
待他们离婚后四年,通过和张女的一次长聊,才揭开事情的真相。
刘男的弟弟痴迷于做生意。通过花言巧语,从岳父处得到了两千万元做生意,全部亏本。
又看中一处生意,合伙与人在外地开煤矿,启动资金,全是借的钱。
刘男看好弟弟这次的生意,瞒着张女四处借钱。十年前,从朋友那里借钱,就是因为这事。
生意没有做成,刘男借的本钱和利息还得还。
刘男这么多年来,拆了东墙补西墙,一直没把这个窟窿补上。
直到讨债人上家门或到单位来,张女才震惊地发现,老公在外借了巨额债务。
这以后半年,家无宁日。
上大学的女儿,寒假回家。知道这事后,对父母说:“自我懂事以后,你们就吵闹不休;爸爸自己在外借的钱,自己去归还,不要连累我和妈妈,你们离婚算了。”
女儿的话,刘男羞愧不己,却正中张女的下怀。
结婚这么多年来,往事历历在目。
刘男好赌,经常彻夜不归。
刘男讲义气,三朋四友一叫他,抬腿走人,家里事放下不管。
刘男花心,和单位女同事扯不清关系,人家为他离了婚等着,等不到才和前任复合。
这个也许是张女自己臆想出来的,刘男从不承认有出轨的行为。
张女觉得自己和他在一起,没有享受过一点温暖和幸福,为这个家付出很多,没有反馈,到头来,他欺骗自己,闯下了这弥天大祸。
夫妻俩听了女儿的话,一时沉默下来。
女儿见他们不说话,说到做到,马上打开电脑,起草离婚协议书。
第二天一大早,催促父母去民政局。因为手续不齐全,没有办成。
第三天,带全所有手续,成功地让父母离婚。因为那年,离婚有一个月冷静期的规定,没有实施,离婚变得很容易。
财产分割时,张女给了一半家产、大约三百万给刘男还债。债务仍没还清。
自始至终,刘男没有说清这笔债务的具体数字。对于张女来说,永远是个谜。
离婚后,风韵犹存的张女追求者不少,她始终没有找到很满意的人。
中年离异男,又有一技之长的刘男本应是个香饽饽,估计巨额债务,让有心的女人望而止步。刘男一直单身。
张女对自己那段婚姻,五味杂陈。如果没有刘男欠债,如果没有女儿从中催离,他们或许会吵闹着过下去。
夫妻双方应真诚相待,把对方放在重要位置,有什么事和对方商量。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做到适可而止的帮助,不能因为他们而葬送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