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郑州教育局官员闫曦爆粗口,还成功上了河南人民网!
原标题:闹大了!郑州教育局官员闫曦爆粗口,还成功上了河南人民网!
文/木槿夕先生
第一次看到顶端新闻直面报道相关新闻,原本针对的是“公开卖高中名额,郑州教育局都不管吗”的问题,没想到时任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处长闫曦直接爆粗,让事件冲上热搜。

(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属于权威媒体,它开发了一个栏目叫作“我想@领导”,让有需要的人可以在上面反馈难处,以便后续的解决。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随着高考结束之后,直到有家长在平台上多次投诉“郑州市公开卖高中名额,教育局不管嘛?”
高中名额关于很多孩子的读书前程,部分家长在遭遇不平对待时,主动向艾特教育局领导解决,到头来出现了尴尬的事件。

(相关信息)
如果不是这位教育局官员呵斥新闻记者,那么此事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办学名额受到限制,普通家长求助无门,只能在栏目上寻求希望。
曝光此事的是一名王姓市民,他(她)罗列了众多学校的分数和门槛,分数从480分到650分,涉及多个学校的名额,如此清楚的线索,相信该市民是特意准备的。
另外还有一个“掏钱就能上?郑州中招贩卖名额成疯”,这位网友言辞激烈,直言一些人敛财真不择手段,同样罗列了涉事学校的招生名额和价格,一时之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有学校名称和价格,曝光此事后应该有郑州市教育局介入处理,可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涉事官员要求将此项报道下线,要求撤下群众投诉信息,要求撤销留言遭拒后,竟然爆粗口“MLGB”。
高考刚刚结束,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松了一口气,可是某些初中学生的家长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只能想办法向上反映。
在群众将困难上报之后,引发舆论关注的郑州市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处长闫曦冲上热搜,直接向顶端新闻要说法,“初中和小学招生阶段,类似信息不要放出来”

(信息曝光)
作为一名有话语权的教育局领导,面对群众提出来的问题,他想要的方式是将问题下架,当记者询问“如何解决”时,他透露“会回复,但不是现在”。
不肯直面问题,反倒是想办法将问题掩盖,这就是闫曦处长的思维,甚至于质疑网友信息的真实性。
很显然,他高估了自身的影响力,得罪了记者后,顶端新闻直接将此事报道,将他送上热搜。
人民网河南频道针对此事进行报道,“媒体评郑州市教育局官员爆粗口:不正视老百姓诉求却说MLGB,是能力作风问题。”
要知道,顶端新闻作为省级单位的媒体,对于报道民生问题时有工作要求的,向教育局询问后续的处理方式,是理所应当。

(后续报道)
不可否认,网友曝光的信息有证据支撑,表明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深挖之下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虚构学校资质,诈骗家长上当,另外一种是公开贩卖教育资源,有钱就能上。
这种情况是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损害了普通家庭的利益,郑州市教育局应当及时介入处理才是,不能采取“捂嘴”的方式逃避责任。
到底网友举报的情况存在不?
在事件不断发酵后,多方媒体介入报道,涉及的“名额高价出售”问题是存在的,不少中介潜伏在学生家长的朋友圈,公开出售某些学校的名额。
只要是升学季,就会有一群人联系家长,是否有升学需求,可想而知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

(相关信息)
从曝光出来的中介朋友圈,可以看到郑州市的中小学都有相关的指导意见,牵扯到的利益太多,对于信息有阻碍的家长,是一次致命性打击。
到底他们是如何获取此类信息,至今仍然没有更为详细的报道。
别小看了中小学的升学名额,它直接影响了孩子后续的升学成绩。
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选材,是无奈之举,但是不能藏有私心,制定相关收费标准来变卖名额。
读书是很多家长放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对于他们来说,一辈子在孩子出生那刻,基本上都是寄望于孩子能够成才,未来的人生之路能够顺畅一点。
作为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处长的闫曦,没有考虑到普通家庭的需求,以“中小学招生阶段”为由,要求报道此事的新闻栏目下架,为此还大爆粗口,是否有“渎职”嫌疑?

(顶端新闻)
变卖教育资源,违规招生,其背后是有资格决定招生名额的一群人,对可能进一步的学生的一种剥削,有的家长碍于孩子还要上学,闭口不谈此事。
有人指出,此类现象或许不止是郑州市一个地方,它是普遍存在的“潜规则”,可是并不代表它不能被质疑,不能由相关部门给予纠正。
整改此类问题的职能部门是教育局,这位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处长的态度有些模糊,得罪了媒体,还冲上了河南人民网报道,接下来有可能是针对他的职务追责。
(相关报道)
说一句题外话,如闫曦一类的官员并不少,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安徽蚌埠举报音乐节,采访蚌埠市行政执法局执法信息科负责人时,这位负责人也同样说出了一句经典台词:
“作为新闻媒体,你宣传好的方面,多宣传宣传不行吗?”
一句是反问句,一句是粗口,都表达了大家寄望于媒体报道美好的初衷,只是自身的职责做不到位,自然会有人曝光,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