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父母双亡,外公一人将我抚养长大,想起外公,我心里很愧
#头条群星10月榜#
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尴尬,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体会到那份无助和自责,所以尽孝要趁早,不要等到有一天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愿意用我余生来换取些许光阴,来弥补我这辈子的遗憾。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知青,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位非常善良,有担当的男人,父亲和母亲认识也是在插队的时候,我母亲是农村人,或许很多人都好奇,我父亲为什么会娶我母亲这样一位农村媳妇,其实我也挺好奇,直到外公给我讲了,父亲和我母亲的故事,我才明白其中的缘由,我对父亲更是由衷的敬佩。
1968年,父亲高中毕业,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我的老家东川县玉林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和我母亲相认相爱,最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帅气,听外公说,当年喜欢我父亲的姑娘有很多,可是最后父亲却偏偏爱上了我母亲,父亲插队的那个年代,家家户户日子过得都不好,我家更是穷的一贫如洗,
外公只有我母亲一个孩子,虽然家里日子过得很拮据,但是,外公还是会尽量给我母亲最好的生活,外公是一名木匠,每次到别人家干活回来的时候,外公都会给我母亲带好吃的。
我母亲因为小时候发高烧,导致右耳失聪了,当时我外公在外面给别人家干活,我外婆身体又不好,外婆一个在家忙不过来,为此我外公一直心有愧疚,后来外公就很少去帮别人家干活了。
父亲和我母亲是在插队第二年认识的,当时队长安排我母亲去负责给知青做饭,因为之前给知青做饭的刘婶突发疾病去世了,我母亲从小性格就很内向,不爱说话,和知青很少说话。
因为我母亲很少说话,起先大家都认为我母亲是一个哑巴,有时候也会在背地里说我母亲,有一次,一位知青在说闲话的时候,被我母亲听到了,结果被我母亲扇了一个耳光,大家都不敢相信,平时看起来寡言少语的母亲,发起火来,会这么凶,之后大家也不敢在背地里说我母亲了。
除了负责给做饭之外,我母亲还会帮着知青洗衣服,当时父亲的衣服都是我母亲帮着洗的,父亲也会主动帮着母亲给知青做饭,挑水,砍柴的活,只要父亲有时间,都会帮我母亲做,为此我母亲还亲手给父亲做了一件新衣服,之后,每年父亲都会收到我母亲做的新鞋子。
其他知青对我父亲都非常羡慕,每年过春节,我母亲都会邀请父亲来家里过年,一段时间相处下来,父亲和我母亲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72年,我外婆生了一场大病,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外婆,在这场大病中不幸去世了,当时我外公不想放弃,四处筹钱给我外婆看病,在最困难的时候,父亲主动施以援手,虽然我外婆,最终还是没有挺过去,不过这份恩情,我母亲一直铭记于心。
1974年,父亲干活的时候,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脚,住进了医院,父亲住院期间,都是我母亲在一旁照顾,外公还宰了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给我父亲补身体,父亲出院后,就和我母亲恋爱了。
1977年恢复高考后,父亲连续两年都没有考上大学,父亲也因此一度陷入了迷茫,是我母亲鼓励父亲要振作起来,当时父亲和母亲已经相恋了5年,父亲也老大不小了,回城也无望,1978年春节,父亲和我母亲结婚了。
结婚第二年,我出生了,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欢声笑语,外公对我更是疼爱,1979年,父亲以留守知青的身份,在我们县煤矿找到了一份工作,我们家里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就在家里日子越来越好的时候,1985年,父亲在煤矿发生了意外,不幸去世了,父亲的去世,让整个家庭陷入了绝境,我母亲因为父亲的去世也病倒了,当时爷爷和奶奶本想接我回北京生活,可是母亲和外公都不同意,因为我和爷爷和奶奶也没见过几次面,我也不想离开外公,就留了下来。
1990年,我母亲得了肝癌晚期,永远离开了我,接连失去两位亲人,我悲痛万分,就剩下外公一个亲人,从此我和外公两个人相依为命,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人生最艰难,也是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为了供我上学,外公拖着年迈的身体,每天都要坚持干活,空余时间,外公就在家里做家具,做好之后让我拿到集市上去卖,我心疼外公,在无数个夜里,我一个人在被窝偷偷哭泣。
我知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我也没有辜负外公的期望,1997年,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为了能够方便照顾外公,我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兰州大学,我每个星期天都会回家看望外公,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外公去世了。
出于对外公的思念,大学毕业后,我没有留在城市工作,而是回到了我们村,当了一名小学老师,有人问我,做这个决定有没有后悔过,其实对我来说,根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或许在城市我生活的会更好,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