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健康老人被子女送养老院,20万存款被拿走,儿女:逼不得已
“大侄子你救救姑姑吧,那几个不孝子这是想逼我去死啊!”
2021年,河南郑州的刘建民(化名),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养老院的求救信。
当他急匆匆赶到养老院后,他这才震惊地发现:自己那本在乡下惬意养老的姑姑,竟然被几个表兄妹给强制送进了养老院。
这几个不孝子不仅拿走了姑姑的20万存款和退休工资卡,将她身上仅剩的400块现金搜刮一空,甚至还删除了她手机里所有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就这么让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一个人扔在了养老院里。
如此对待自己的老母亲,这不是没良心的白眼狼是什么?刘建民气得火冒三丈,一怒之下打上了几个表兄妹的家门,要为姑姑讨回个公道!
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对于此事,几个表兄妹却有自己不同的解释。
他们委屈地表示:要不是因为老太太有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不良习惯”,他们也不会做的这么绝,一切都是逼不得已罢了。
可是,什么样的“不良习惯”,竟至于狠心将老母亲孤苦无依地扔进养老院?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张来自养老院的求救纸条
这一切还要从2021年年底说起。
这一天,一个在养老院工作的老朋友,突然找上了刘建民的家门。
刘建民觉得很奇怪,因为两人已经许久没见过,这突然登门难道是有什么急事不成?
而随后,他就从这位朋友口中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你认识刘荣芳(化名)吗?她有张纸条让我转交给你。”
刘建民觉得更奇怪了,刘荣芳他当然认识了,那是自己的亲姑姑啊。可是姑姑不是在乡下养老呢嘛,怎么会跟这个养老院的朋友扯上关系,还托他给自己带什么纸条呢?
而且,这都21世纪了,姑姑那个赶时髦的老太太手机和网络都玩的很溜,真要有什么事完全可以给自己打电话发信息,怎么会用那么原始的“写纸条”来传话呢?
顶着一脑袋的疑问,刘建民打开了那张纸条,而当看到上面的内容后,他的心猛地揪了起来。
只见,上面确实是熟悉的姑姑的字迹,而内容竟然是:请刘建民同志到敬老院一次,212房。
本该在乡下养老的姑姑莫名其妙到了养老院,还费尽周折用纸条来向自己传话,让自己一定要去养老院一趟,这种种奇怪之处让刘建民敏锐地意识到:姑姑肯定是出事了!
他紧张地追问朋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然而朋友却像是有所顾虑一样,并不敢说出实情,只说:“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刘建民哪里还坐得住,当即就火急火燎地赶往了养老院。而当他踏进养老院的大门,看到许久未见的姑姑时,他差点儿心疼地落下泪来。
刘建民的姑姑刘荣芳退休前是个小学数学老师,教书育人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在刘建民的印象中,年轻时的姑姑是个积极乐观、精神饱满的漂亮老师,退休后的姑姑也是个容光焕发、精力充沛的老太太。
然而如今在养老院的姑姑呢?面色憔悴,眉宇间带着解不开的忧郁,一个人傻呆呆地晒着太阳,仿佛所有的精气神一下子都被抽空了一样。
这仿佛换了个人一样的巨大变化,怎么能不让刘建民又震惊又心疼呢?
他三两步冲到刘荣芳面前,哽咽着说:“姑姑,你怎么住到这里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啊?”
苦苦期盼的侄子终于来到了面前,听着他担忧关心的话,刘荣芳的眼泪唰地一下流了下来,她委屈地哭着说:“健民啊,你可算是来了,你要是再不来,我可能就要被那几个不孝子给逼死了啊!”
一听这事儿竟然跟还跟几个表兄妹有关,刘建民震惊地瞪大了眼睛,怎么都不敢相信。
不是他私心偏袒几个表兄妹,而是因为在他看来几个表兄妹平时不说是大孝子吧,但也算是听话懂事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实在是没必要将刘荣芳送进养老院里。
刘荣芳作为退休教师,一个月有4000多块钱的退休工资,完全可以负担的起自己的养老开销,根本不需要子女的帮扶。
而且,刘荣芳注重保养和锻炼,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身子骨依旧硬朗的很。她也不需要子女们时刻陪在身边,自己就将养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
刚开始,她和老伴儿一起住在城市里,两个人一起去跳跳舞遛遛弯,参加一下社区的各种活动,过得充实又快乐。
老伴儿去世后,老太太就自己搬到了乡下老家,平时养点鸡鸭鹅,侍弄侍弄院里的小菜田,跟街坊邻居串串门聊聊天,过得也是别有趣味。
不用出钱供养,也不用出力侍奉,几个表兄妹不偷着乐也就算了,怎么会故意找麻烦非要将老太太送进养老院呢?
刘建民实在想不通,而面对他的疑问,老太太哭着告诉了他答案。
老人被强送养老院,拿走所有存款
原来,一切还都是钱惹的祸。
老太太告诉刘建民,自己是被三个儿女给骗到养老院的。
当时,三个孩子谎称想她了,要接她到城里住一段时间。听到这话时,别提她多高兴了,想着子女要尽孝心那当然要满足他们了。
然而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她高高兴兴地坐进车里后,最终却被强制送进了养老院里。
当时她气得对孩子们破口大骂,强烈表示不愿意住在这里,要回乡下。
然而三个孩子就跟铁了心肠一样,不管她的怒骂,也不顾她的哭诉,飞速地办好手续,就这么将她一个人扔在了养老院里。
刘荣芳想自己打开离开,然而不仅她的20万存款和退休工资卡被子女们全部收走,就连身上仅剩的400块现金也被他们搜刮一空。
身无分文的她,根本没办法一个人离开养老院。
刘荣芳想找亲戚朋友们求助,但是当她打开手机后她才发现,除了三个孩子的,其他所有人的联系方式都已经被删除一空了。
可以说,身在养老院的刘荣芳除了等待子女们来探望,真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要不是机缘巧合下得知养老院的一个工作人员和侄子刘建民认识,拜托他纸条传信,刘荣芳都深怕自己死在这里都没人知道。
刘荣芳被这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伤透了心,而刘建民听到姑姑的哭诉后,也是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替姑姑好好地教训这些不孝子一顿。
他打电话声讨几个表兄妹的所作所为,然而指责的话刚一出口,他们竟然就直接挂断了电话,并再也不接了。
这可让刘建民气坏了,眼看他们丝毫不知悔改,他一怒之下联系了当地的媒体记者,要将他们不孝的行为公之于众,为姑姑讨回个公道!
热心的记者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也觉得非常气愤,他们在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了解后发现,刘荣芳老人精神正常,头脑清晰,身体健康,完全可以自理,根本没必要住在养老院里。
而且,刘荣芳自由惯了,自己在乡下养老时乐观愉悦,情绪积极,整个人年轻的看起来都不像是将近八十岁的老人。
但是到了养老院呢?她不适应工作人员时时刻刻的管理,不适应养老院囿于方寸的狭小天地,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的孤独,整个人反而比原来在乡下时老了很多岁。
因此,如果真的是为了老人好,那么让她回乡下养老反而是比住在养老院更好的选择。
综合所有因素来看,刘建民和记者都不自觉地认为,刘荣芳的子女之所以将她强送进养老院,就是为了她的钱。
然而当他们愤怒地找上刘荣芳子女的家门时,却发现真相跟他们想象的截然不同。
子女:“一切都是逼不得已”
刘建民带着记者首先来到了刘荣芳的二儿子李伟(化名)家,凑巧的是,当时刘荣芳的小女儿李璐(化名)也正好在哥哥家做客。
面对记者的追问和刘建民的指责,两个人没有羞愧难安,反而显得十分委屈。
小女儿哽咽着说:“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们做子女的怎么会忍心将老人家送进养老院。”
二儿子李伟颓废地长叹了一声,没有开口辩解,而是转身到屋里提出来了一个巨大的黑色塑料袋。
“你们不是好奇我们三兄妹为什么要送她去养老院吗,答案就在这里。”
记者和刘建民怀着疑问上前打开了这个装的满满的黑色塑料袋,而当看到里面的东西时,他们都愣住了。
只见这里面装着的,竟然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保健品!
原来,别看刘荣芳老人是个有文化有见识的知识分子,但是到了年老时,她也和其他老人一样掉入了保健品的陷阱。
刘荣芳很注重保养,又爱热闹经常去参加各种活动,而卖保健品的便抓住她的这一特点,靠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天花乱坠的话术,哄得她将保健品当成了“灵丹妙药”,笃信之至。
但是实际上,这些保健品别说是像宣传的那样“包治百病”了,大多数其实连基本的生产标准都没有达到。病人吃了不仅不能治病,甚至还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提起此事,小女儿李璐的情绪非常激动,她咬牙切齿地说:“要不是乱吃这些保健品,我爸也不会死!”
听到这话,记者们吓了一大跳,这怎么还牵扯到人命了呢?
原来,刘荣芳的老伴儿生前患有糖尿病,不过他一直定期去医院检查治疗,所以病情控制的很好,身体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然而到了2018年,老两口去听了几次所谓的健康讲座后,就跟着了魔一样开始花钱买各种保健品。
因为老两口都是高知识分子,退休金都不少,所以花起钱来丝毫不顾忌,保健品都是一大包一大包的买。
有了这些“灵丹妙药”,刘荣芳的老伴儿定期检查和治疗也都不去了,就成把成把地吃保健品,妄图想靠吃保健品吃出个完全健康的身体。
如此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刘荣芳的老伴儿病情加重,很快就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离开成了三个孩子心中永远的痛,然而却没有打消刘荣芳买保健品的激情。她依旧我行我素,疯狂地掏钱买保健品。
要是三个孩子不让她买,她就破口大骂,振振有词地说:“我花我自己的钱,又没找你们要,你们别管!”
因为买保健品的事儿,母子四人争执了很多次,闹得简直不像母子而像是仇人了。
就这么闹了几年后,双方各退一步,刘荣芳离开城市回乡下老家,孩子们也不再对她指手画脚,如此才算结束。
然而,谁想到回了乡下后,刘荣芳竟然靠着快递物流的方式继续疯狂地买一大包一大包的保健品。
眼看着母亲依旧死性不改,三个孩子被逼无奈,只能收走她所有的钱,将她送到了有人照顾又绝对买不到保健品的养老院里。
得知这些背后的隐情后,三个子女的所作所为也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不过,刘建民却不支持他们的做法,他认为钱都是姑姑自己的,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就算是她的子女也没有权利干涉。
如果真的害怕姑姑因为保健品而危害健康,那么他们做子女的就多陪伴多照顾,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她走出保健品的陷阱,而不是用这么狠心绝情的方式来伤害她。
在记者和刘建民的劝说下,刘荣芳的三个子女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欠妥,最后他们来到了养老院向母亲道歉,与她和解。
不过,他们依旧坚持表示:母亲必须保证以后不再买保健品,他们才会将她接出养老院。
刚开始,刘荣芳一见到他们就破口大骂,也根本不愿意做什么保证。但是后来在记者和社区人员的劝说下,她终于冷静下来,慢慢意识到了肆无忌惮买保健品的错误。
2022年5月15日,认识到保健品危害的刘荣芳主动跟儿女认错,母子四人解开误会与隔阂,激动地相拥而泣,高高兴兴地收拾东西离开了养老院。
后来,刘荣芳被接到了几个子女家中轮流居住,在他们的陪伴下继续过着惬意自在的养老生活。而这段由保健品引发的“不孝”风波,也终于尘埃落定,落下了帷幕。
后记: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子女与父母血脉相连,是世界上关系最亲密的亲人。
小时候我们懵懵懂懂,调皮捣蛋,父母给了我们最大的耐心和教育。当我们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我们的角色就发生了调换。我们成了那个领路人,而他们成了需要耐心帮助与引导的对象。
希望再遇到此类事件时,作为子女的各位能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引导;同时也希望作为父母的各位能够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