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回顾:学霸家庭一门9个博士,高福院士:多亏了母亲的引导教育

作者 :美怡 2024-06-03 09:51:36 围观 : 评论

2018年4月,76岁的杨桂莲因病离开了人世。离世前几年,她总瞒着病情,不让远方的孩子们担心。

“国家需要他们,让他们忙吧!”

三字经有云,“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俱名扬”。说的是燕山的窦禹钧教子有方,所生五子齐登科甲,成为“五子登科”的佳话。

而现代,山西朔州的小县城,有个家庭先后出了9个博士,2个硕士,其中还有一个院士。

这院士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主任高福。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家里出了这么多人才,多亏了自己母亲的引导教育。



高福院士的母亲杨桂莲是一位一字不识的家庭主妇。她有着人生的大智慧,高福曾骄傲地说她是“有文化不识字”。

那么,杨桂莲到底用什么样的人格魅力来引导教育她的孩子们,让他们这么优秀?

重视读书

1942年,杨桂莲出生在山西应县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早逝,身为家中长女,她一直承担着照顾妹妹、料理家务的责任。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孤儿寡母的杨家人,能活下来实属侥幸,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日子过得极为艰难,更别提去读书认字了。

1957年,15岁的杨桂莲经人介绍,嫁给了憨厚老实的高存喜。高存喜跟她一样,幼年丧父。家里贫困,只有间低矮的土平房,几乎没有家具物件。

好在他有木匠手艺,人又踏实勤快。杨桂莲觉得很满意,实心实意地跟他一起过日子。



高存喜在镇上的一家小工程厂里上班,一个月十几块钱的工资。一发工资,高存喜就把钱全给了杨桂莲,自己一分钱都不留。

杨桂莲用旧报纸把钱仔细地包了一层又一层,然后放在枕头底下。用她的话来讲,这钱用处多着咧,得细算着花。

小纸包的钱,慢慢变成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被褥枕头。餐桌上的两个碗逐渐变成了8个,原来家里多了6张嗷嗷待哺的小嘴。



6个孩子,4男2女,高福是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高平。孩子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多。杨桂莲打开小纸包,常常捏了又捏,恨不能把钱掰成两半花。

高平到了上学的年纪,学费1块5毛钱,在他们家不算是一笔小钱。杨桂莲丝毫没犹豫,打开纸包取了钱,径直带着女儿去报名交钱。

那个年代对读书不像现在那么重视,重男轻女的情况也不少。很多家里最大的女孩子不能上学,被安排在家里帮着照看弟妹。



街坊婶子好奇地问杨桂莲,“高家嫂子,女娃娃还上学呀?在家看看小的多好。”杨桂莲笑笑说,“女娃娃也要读书认字学本事咧,将来一样有出息!”

都是自己生的孩子,哪来的轻重?儿子和女儿,杨桂莲从不区分对待。到年龄的6个孩子都上了学,一点儿没耽误。

开学前,她早早理好学费,这是老大的,老二的,老三的……6个孩子,学费得十几块,她掏钱眼都不眨。



孩子们读书,家里经济更紧张了。杨桂莲和丈夫都是非农业户口,家里没有地,一切吃穿开销只依赖高存喜那份微薄的工资。孩子大了,吃得多,家中的粮食就不太够吃。

杨桂莲盛好孩子们的饭,自己就悄悄去吃锅底剩的饭。有时候剩得太少,她就舀上半瓢水兑上,凑合喝“刷锅水”。

吃的方面紧着孩子们,穿也没想着自己。一件旧衣裳,杨桂莲常常破了缝,缝了补,补丁套补丁,连原来的花色都看不出。



一向省吃俭用的杨桂莲,在孩子的学习上从来没抠过钱。她心里老是惦记着,老大缺个本子,老二该买支铅笔,老三的书包已经破得不行,得重新买了……

“钱要花在刀刃上。你们只管好好读书,缺什么跟妈妈说,妈妈想办法。”

杨桂莲说自己没念过书,一直是个遗憾,孩子们可不能再错过了。读书长见识,将来才能出人头地。只要孩子们有出息,自己吃苦受累算不得什么。



小镇里没有重点中学,杨桂莲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搬到县城。她跑到县城中学旁边,租了间房子。孩子们读书,她就陪着照顾他们。

无比重视教育的今天,这种“陪读”的家长就比较常见。这种举动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可谓是非常前卫,足以见得她对孩子们读书的重视。

重视读书慢慢变成了家风。高家的孩子们都热爱学习,能力允许,就继续读书。这大概就是一家能有这么多的博士、硕士的原因吧!



教育有道

高存喜白天在外面干活,晚上回家累得倒头就睡。孩子们的教育基本落到杨桂莲一个人身上。虽然没有接受过教育,但杨桂莲很擅长从生活经验中琢磨出道理,形成教育之道。

书本上的知识她教不了,但她会总结朴素实用的学习方法。

杨桂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意思是说想要有出息,得勤奋努力,舒服自在是成不了才的。



她还说,就是当个乞丐也得争头一碗饭吃。孩子们一定要积极争取,勤奋刻苦,认真学习,不能有丝毫懈怠。

她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孩子们要想读好书,就得起得早。每天,天蒙蒙亮,孩子们就准时起来洗漱读书。她就爱听孩子们的读书声,脆生生的,好听。

日日不间断地读书,让高福他们爱上读书。直至现在,他们兄妹都是早起晚睡,每天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读书。



不止如此,杨桂莲还提了个要求,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做,不按时完成的人就会被批评。

这话很管用,孩子们做事都会努力提前完成,从不拖拉,这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一生大有裨益。

考试放榜,一般人家都翘首盼着成绩。或喜或悲,全看分数高低。杨桂莲却很少在意,考得好还是差,她不表扬也不批评。



她说,这考试就像喂小鸡仔,到时间了拉出来称一称。重了说明之前喂得不错,后面还能这么养。要是轻了呢,可能前面食调得不大好,得改改。

这个比喻生动得很,让孩子们明白了考试的目的。考试是为了给后续的学习提个醒。考得好,说明之前的知识掌握得不错,需要继续保持。

考得不好说明有不足,要主动找到缺点,调整学习方法。这样他们就踏实把考试当作让自己进步的工具,不会因成绩而骄傲或是自卑了。



孩子们有时候遇到新学的知识,老是弄不明白,干着急。

杨桂莲不慌不忙地说,“我刚拿针线的时候,也生得很,不是扎了手就是缝得歪。可是我天天练,看现在,你们的衣服补得多好!我想读书也是一样的,天天练,肯定会熟的。”

孩子们听了,努力花工夫练习,没多久便掌握了。

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高福参加了高考。那年的题目比较难,特别是化学。高福考着考着就犯困了,答题的时候一不小心眯着了。



放榜下来,成绩不是很理想。高福觉着有点丧气,把头埋进被窝睡觉,志愿也不看。

杨桂莲看着霜打了茄子一般的高福,心疼又生气。

“被打倒了?”

“妈妈,我感觉去不了想去的学校,没劲了。”

“你都没试过,怎么知道去不了?”

高福一骨碌爬起来,去学校填志愿。结果出来,想去的学校果然没有录取,他被调剂到山西农业大学,学习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



不是心仪的学校,也不是心仪的专业,高福有些失望。杨桂莲一眼看出来,鼓励他说,只要努力,学啥都能有出息!

高福听了母亲的话,振作精神,收拾行囊去了大学。大学里,他虚心求学,刻苦用功,不辜负母亲的期望。

1983年,高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攻读微生物学与动物传染病学方向的研究生。他摆脱沮丧,沉下心来学习,终于赢来机会,做到想做的事。



胸怀大爱

教育孩子学习,杨桂莲还是比较在行。为人处世方面,她同样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幼年失去父亲的杨桂莲,特别能体会弱势群体的艰难。

有事没事,她总提起以前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常教育孩子们,对待他人要善良,有能力时一定要帮助别人。

高家在应县县城租的是一对老夫妇的房子。老年人岁数大了,腿脚不方便,做饭都是随便对付一口。有时候是一口稀面糊,有时候是一锅小米汤,吃好几天。



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两个老人憔悴不已。杨桂莲看到了于心不忍。每天做饭的时候都记着多做一些,给老人送去。

饭菜送到老人那边,杨桂莲还不忘跟他们聊聊天。老人没有子女,孤苦伶仃的,杨桂莲的关怀让他们倍感温暖。

孩子们上了大学,杨桂莲搬离了老夫妇的家。她还是不忘留意他们的消息。听说一位老人先去世了,她特意把另一位老人接到身边照应,直到老人安详离世。



尽管杨桂莲没机会去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可她却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

母亲的胸怀大爱深深感染着孩子们,与人友爱、善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慢慢变成了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他们学会积极奉献,服务大众,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赢得尊敬与肯定。

这方面高福尤为突出。2014年,西非国家爆发了令人闻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能迅速让人出现出血热的症状,致死率极高。



疫情疯狂蔓延,触手伸到了美国、欧洲和南亚,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中国决议派出一支医疗、疾控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去支援。疾控专家高福主动请缨,前往疫情严重的塞拉利昂。

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路有不可预计的危险。怕父母担心,高福特地隐瞒了行程。

不料,刚到西非,他就病倒了,发了严重的高烧,险些性命不保。身体稍稍恢复,他立马投身“埃博拉”病毒防控工作中去。



两个月时间,高福带领代表团,披星戴月,历经生死考验,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惊心动魄的救援任务。

杨桂莲夫妇从电视新闻里得知儿子所做的一切,既欣慰又担心。听说高福马上就要返程,夫妇俩决定给儿子个惊喜。当天,他们早早地蹲守在机场,迎接高福凯旋。

看着又黑又瘦、憔悴不堪的儿子,杨桂莲泪眼婆娑。她把高福紧紧搂在怀里,久久不肯放开。



“妈妈,让您担心了,您怪我了吧。”高福看着母亲,心中忐忑不已。

杨桂莲抚摸高福的脸,坚定地说,“傻儿子,妈妈知道,你是去救人,是做好事,怎么会怪你!”

杨桂莲爱儿子,疼惜他的身体,同时更明白儿子做的是救死扶伤的大事,是大爱。从心底里,她支持儿子,为他感到骄傲。如果再有需要,她还会支持。

杨桂莲就是这样深明大义的母亲,她的支持让儿女们没有了顾虑,放手为世界做贡献。



国家为先

杨桂莲在山西的小县城待了一辈子,每天不是围着儿女就是锅台转。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家庭妇女,心中总牵挂着国家。

高福30岁那年,获得到在英国牛津大学读博士、搞研究的机会。牛津大学是世界著名高校,多少学子向往的殿堂。高福舍不得家中父母,有些纠结。

他问杨桂莲,“妈妈,儿子打算到牛津大学去学习知识。牛津大学在英国,人家说‘父母在,不远游’,我该怎么办呢?”



“你说说看,想去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大学,能学到很多知识。”

“这些知识对咱们国家有用吗?”

“太有用了。”

“那就去!对国家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回来,咱们不能比外国人差。”杨桂莲斩钉截铁地说,“放心去,不用担心爸爸妈妈。”



母亲的话是定心丸,也是命令。高福安心远赴英国,踏上异国求学之路。临行前,杨桂莲叮嘱他,“记住,学成之后,赶紧回来,祖国需要你,爸爸妈妈也需要你。”

同样叮嘱的话后来又出现在高福的弟弟高山和高峰的耳畔。

把孩子们送到国外,杨桂莲心里都是牵挂和不舍。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常常抚摸着一家人的合照,偷偷思念。

只要他们打电话回来,她一定会说,“我们好着呢,你们放心!”从来都不会将家里的烦心事告诉自己的孩子,只为让他们专心学业。



2004年,高福告别了国外安逸的生活,毅然带着家小回到国内,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十几年的时间,他去牛津、哈佛这些世界最顶尖的高校,学到了领先的技术,接触到先进的科研理念。他把这些宝贵的财富带回来,持续释放,推动国家的科研水平达到更高的台阶。

高山和高峰也学成归国,分别在苏州大学、四川大学担任教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的科研事业不断发光发热。



母亲的嘱咐,他们都做到了!

2018年4月,76岁的杨桂莲因病离开了人世。离世前几年,她总瞒着病情,不让远方的孩子们担心。

“国家需要他们,让他们忙吧!”

一个朴实、智慧的母亲,这是她心底的声音。



“她是一个大写的人!”高福在杨桂莲的祭文中这样评价道。她用人生的大智慧,为后代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并且得到传承。

孙辈们当中已有四个博士,两个硕士。他们仍旧拼搏着,想必未来定会有更大的辉煌!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