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老农收养弃婴防老,谁知23年后,养女把他告上了法庭
2016年,一名姓方的四川女子将自己的养父告上了法庭,申请解除父女关系。法院支持了她的诉求,判决收养无效。
这个消息在女子从小生活的村庄里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指责她没良心,说她是“白眼狼”。
更多的人则为她的养父方崇财担心了起来,因为方崇财有智力缺陷,当初收养女儿,就是出于养老的考虑,结果女儿养大了,却和他断绝了父女关系,这养老自然也就没着落了。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方崇财和养女的矛盾,究竟是怎么回事?养女把他告上法庭,要求解除父女关系,到底是没良心,还是有苦衷?
被抛弃的女婴
1993年的冬天,四川一处偏僻的小村庄里,突然来了一个面黄肌瘦的中年男人。男人怀中抱着襁褓,里面有个脸蛋冻得通红的小婴儿。
男子刚一出现,便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围观,从言语中,大家知道了男子此行的目的。原来他抱的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刚出生没多久,由于家里太穷,想找人收养。
可在那个年代,大家都一样穷,即使村里条件稍好的,也不敢贸然收养小孩,于是就有人劝男子放弃念想,还有人给他打气,说“自己的娃,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养大。”
看到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表态,男子绝望了,他一个劲地把孩子往前送,希望有人接过去。
就在这时,一个瘦弱的身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并毫不犹豫地抱过孩子。大家定睛一看,有人立马笑出了声,有人连连摇头,还有人高声喊道:“他是个傻子,你怎么能把孩子给他?”
可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只一转眼的工夫,女婴的父亲就已跑得无影无踪,也许是他怕接孩子的人反悔,才“逃之夭夭”了吧。
于是乎,那个接过孩子的人瞬间成为全场的焦点,他就是方崇财。
1993年的方崇财已经31岁了,却并未娶妻,更没有生育小孩,甚至可以说,他注定一辈子娶不到老婆。
方崇财早年丧父,母亲将他和大哥方崇前艰难地抚养长大,后来又掏空家底给大哥娶妻生子,等到他也长大成人时,家里早已没有财力解决他的终身大事。
事实上,就算家里有钱,方崇财娶妻也很困难,因为他的智力有缺陷,这是童年时期的一场重感冒落下的后遗症。
由于智力低下,方崇财无法自食其力,一大把年纪仍然跟随母亲生活,平时就在村里游荡,过一天是一天。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养活一个孩子?所以当方崇财接过女婴时,大家纷纷当成笑话看,只是没想到,女婴的父亲居然一走了之,而其他村民们又都不愿意收养她,让这个笑话变成了事实。
一行人簇拥着方崇财把他送到家,看到这个阵仗,方崇财的老母亲还以为他在外面惹祸了呢,心里顿时发起毛来。
结果很快,她发现小儿子确实“惹祸”了,而且还是个不小的祸。她已经七老八十了,照顾方崇财都有点力不从心,哪里还有富余的精力去照顾一个小婴儿?
所以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让方崇财把孩子送回去,不是她没良心,而是实在没能力收养。
数九寒冬,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婴,就像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包括她的亲生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愿收留她,除了有智力缺陷的方崇财。
养女防老
方崇财抱了一个小孩回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也惊动了村长。跟所有人一样,村长也觉得方崇财不适合收养小孩,便主动前往他家,希望说服方崇财放弃收养,但方崇财就像着了魔一样,紧紧地抱着孩子不松手。
村长又四处打听女婴的生父生母,终于找到了他们的下落,结果人家也不愿意把孩子抱回去,生父更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大诉苦水,说是家里穷,又想传宗接代,为了以后能生儿子,只能狠下心把女儿送养。
交涉一番后,村长觉得很难和女婴的生父生母沟通,只能回到村里,并径直走向了方崇财家。
刚刚满月的小孩,没人收养肯定是不行的,可亲生父母抛弃了他,其他村民又不肯收养,难道还真要让智力有问题的方崇财来养吗?
这当然很荒唐,却是眼下唯一的出路。村长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觉得只要做通了方崇财母亲和大哥的思想工作,让方崇财收养女婴倒也无妨,毕竟就算他不能照顾孩子,老母亲和大哥还是可以胜任的。
但不管村长如何劝说,方崇财的母亲和大哥就是不愿意收养女婴,他们都觉得家里负担太重。
就在这时,村长说出了一句话:“你们把女娃养大,以后也可以给方崇财养老嘛。”
这话一出,方崇财的老母亲顿时犹豫了,大哥也陷入了沉默。过了良久,两人终于改变了主意,决定收养女婴,并将她落在方崇财的户头下,作为他的养女。
就这样,大龄单身汉方崇财有了自己的女儿,大伯方崇前为侄女起了名字,奶奶则更愿意直接以“小方”称呼她。
小方长大后,便把方崇财喊“爸爸”,别看方崇财平时傻傻的,每当听到小方喊他爸爸时,都会喜笑颜开,比小孩子吃了蜜糖还要高兴。
原本什么都不会干的方崇财,收养女儿后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不但学会了照顾小孩,而且还跟着村里的老乡出去打工,赚钱来补贴家用,给女儿买衣服买食物,供她上学。
正是方崇财的巨大改变,让老母亲的压力减轻了不少,否则单凭她一个老太太,既要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小儿子,又要抚养年幼的孙女,恐怕还真熬不过来。
防老终究是一场空
“智障农民”方崇财收养弃婴的事在当地传得越来越远,大家纷纷被他的善举给感动,有人过来探望他们一家,还有人给他们捐款捐物。
小方虽然年纪小,却很懂事,她不但不嫌弃爸爸的智力缺陷,还能体谅爸爸养她不易,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
可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方崇财的老母亲离世了,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
那一年,被收养的小方只有14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奶奶离世前,家里烧烧洗洗一直是她在弄,现在奶奶走了,方崇财和女儿连饭都吃不上。无奈之下,小方只能暂时搬到大伯方崇前家里去住。
母亲的死让方崇财很不适应,他虽已年过四旬,却从来未曾脱离过母亲的照顾,如今被迫自立门户,难度可想而知。
但他似乎明白自己是女儿唯一的依靠,干起活来更卖力了,赚的钱也比之前更多,正因如此,养女小方才得以继续上学。
然而方崇财毕竟是残障人士,他能够给女儿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与此同时,小方也不愿意爸爸整天拼死拼活地劳累,便主动辍学打工养家。
16岁那年,小方跟着村里的几名年轻人去外地打工,方崇财从别人口中听说女儿去了大城市。
没过多久,女儿给大伯寄去了一笔钱,请他将这笔钱转交给爸爸,这是从她第一个月的薪水里拿出来的。
接到钱的时候,对钱没有概念的方崇财十分高兴,他仿佛在为女儿感到骄傲。
后来的几个月内,小方都坚持给爸爸打钱,有了这份经济来源,方崇财再也不用出门打工了,省吃俭用的他居然还存下了一点钱。
看到小方如此孝顺,村民们都感叹方崇财好人有好报,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小方突然失去了联系。
方崇财很着急,他从未出过远门,不知道去哪里找,只能四处托人打听。打听了许久,方崇财终于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一切正常,只是因为谈了恋爱,才把老父亲抛到了脑后。
小方的男友比她年长两岁,是江西人,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发展到了结婚的地步。得知父亲为了找她急得四处托人时,小方也很愧疚,便带着男友回老家看望父亲。
许久没看到女儿的方崇财当然十分高兴,他虽然没结过婚,看到女儿有了男友,却也发自内心地喜悦。
但这件事却引起了方崇财大哥的警惕,他认为小方的男友虽然人靠谱,却毕竟是个外地人,一旦远嫁,将来弟弟的养老就成了问题,要知道,当初方家之所以收养小方,就是图她今后给方崇财养老。
在大伯方崇前的要求下,小方和婆家达成了约定:将来结婚后,如果定居江西,就把养父方崇财接过去一起住。
2010年,刚满17周岁的小方与男友正式结为夫妇,她虽然未到法定婚龄,却依然按照农村的习俗办了酒宴。
结婚后,小方的婆家也按照当初的约定将方崇财接过去一起生活。来到江西后的方崇财很知趣,不但积极地帮亲家做各种家务,还偶尔打点零工赚钱,尽量不给女儿女婿增添负担。
本以为这样的生活能一直持续下去,然而仅仅过了两三年,方崇财和亲家的矛盾就变得十分凸显。
因为在当地人看来,从来没有娶媳妇还把岳父接过来住的道理,时间久了,小方的婆家不免被人说闲话,有些话还说得十分难听。
忍无可忍之下,小方的公婆向她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把父亲送回老家,要么就和他们的儿子离婚。
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爱情,小方很难抉择,好在公婆答应每个月给父亲寄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小方思考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公婆的要求。
2015年,方崇财离开江西回到四川老家,又开始了独居的生活。之前女儿外出打工的时候,这样的生活方崇财已经体验过大半年了,虽然清苦,却也还熬得过去。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亲家并没有按照先前的约定给他打生活费,几个月后,方崇财花光了身上不多的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看到弟弟的遭遇,大哥方崇前坐不住了,他立刻打电话给小方的公婆,质问他们为什么不给方崇财打钱,对方却声称没这种义务,双方对着电话大吵起来。
2016年春节,小方告诉父亲要回家过年,这让方崇财看到了一丝希望。可没想到,小方只是除夕那天带父亲出去吃了个团圆饭,然后就没了踪影。
不仅如此,见到方崇财大哥的时候,小方更是连招呼都不打,也没有喊他“大伯”。
侄女的无礼让方崇前很生气,更让他生气的是,小方居然是先去了亲生父母的家里,然后才来看望方崇财的,吃过团圆饭后,她又带着丈夫回到了亲生父母家中。
原来这些年,小方早已跟亲生父母相认,父母也坦承后悔将她送人,双方互有走动。
生育也是一份莫大的恩情,小方和亲生父母相认合情合理,方崇前并没有反对,更没有干涉,但这一回,他却忍不住了,因为小方的行为,就是摆明了把亲生父母放到养父的前面。
做人要有良心,纵然是生父生母,又怎么能跟养育她二十多年的养父相比呢?方崇财有智力缺陷,不懂得为自己发声,大哥方崇前却没那么傻,他通过电话质问侄女,责怪她不孝顺。
然而春节过后,方崇财却突然收到一张传票,养女小方居然向法庭申请,要求解除他们的收养关系。
消息传来时,全村人都愤怒了,他们亲眼看到方崇财的老母亲将小方一把屎一把尿地抚养长大,现在却做出这样的事,有人气得直呼小方是“白眼狼”。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小方的诉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因为当初收养她的时候,根本没办理正规手续。
收养关系解除后,小方自然就不用再负担赡养方崇财的义务,也没有再回老家去看望过养父。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方崇财的大哥方崇前又怒又悔,他逢人便说:当初就不应该收养小方,以为能给弟弟养老,结果什么都没捞着。
有好心人看不下去,就给方崇前支招,告诉他虽然小方不再是方崇财的女儿了,方崇财却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她索求二十多年的抚养费,只要能拿到这笔钱,方崇财的养老也就有保障了。
听到这里,方崇前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他记得弟弟当年去江西时,银行卡里有3万元,那是弟弟所有的积蓄,当时说好的这3万元由小方的公婆保管,等到方崇财满60岁时,再按月拿给他当生活费。
由于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方崇前早把那3万元给忘掉了,这时才重新想起来。可当他联系到小方的公婆时,对方却声称3万元早就被方崇财给取出来了,还说有他在银行的亲笔签字。
方崇财有智力缺陷,怎么会去银行取钱,还把那3万块钱花光呢?对于小方公婆的说法,方崇前并不认可。
为了给弟弟讨回公道,方崇前一面向小方的公婆索取那3万元,一面又向小方索取20多年的抚养费,可要钱的事,终究没有那么容易,方崇前花了许多精力,依然没有拿到分毫。
女儿和他断绝关系后,方崇财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突然失去了精神气。他经常拿着女儿的照片坐在村头,喃喃地说:“女儿不要我了。”
方崇财的惨状让村民们更加义愤填膺,但小方已经远嫁江西,村民们对此也爱莫能助。
打工时还经常寄钱给养父,足见小方并非一开始就忘恩负义。可她后来又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呢?究竟是人长大后变得现实了,还是受到婆家的影响,又或者是受了亲生父母的影响?原因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