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她瞒着前任生子,31年后儿子找生父认亲,现任妻子:有他没我
2011年正月十五,周先生一家共度元宵。
妻子已经忙前忙后忙了一下午,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
晚饭时,三口人围坐在餐桌前。
在这个热闹喜庆的月圆之夜,一家人边吃边聊。
1、素未谋面却喊了一声爸爸
突然,门铃响起,周先生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
大概三十出头,手里还提了点东西。
周先生寻思着这位陌生人是不是走错门了。
正当他要开口时,面前的这位年轻人抢在他前面说了话。
只见年轻人对着周先生喊了句:“爸爸!”。
短短的两个字,把周先生吓了一大跳。
他纳闷着自己什么时候多了个儿子。
与此同时,家里刚才还吃着团圆饭有说有笑的气氛,顿时间变得紧张了起来。
周先生的妻子陈女士,对这位不速之客充满了疑惑。
陈女士甚至开始质疑周先生是不是瞒着自己,在外面有了一个这么大的私生子。
虽然周先生一直在解释,但矛盾依旧势不可挡的蔓延。
在争吵之下,陈女士因为这件事,一时间愤怒地向周先生提出了离婚。
事态已然十分紧张,可这位突然在周家出现的年轻男子,难道真的是周先生的儿子吗?
他选择在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来到周家,又究竟是带着什么样的企图?
2、意见不合,留下一纸狠话分别
小伙介绍自己叫江华,是特地前来认亲的。
周先生问他是哪门子的亲。
江华反倒询问周先生认不认识他的母亲江红。
“江红”!
“江红”,这个曾经刻在他心底的名字,他本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听到。
因为江红,曾经是他的老婆!
在与陈女士的这段婚姻前,周先生的确还跟这个叫江红的女生有过一段故事。
1969年,高中毕业的他,选择了去往江西插队当一名知青。
22岁那年,周先生下乡到江西农村插队已六年有余。
也正是这年,他遇到了江红。
周先生第一次见到江红时,一下就被这个姑娘深深吸引。
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就结了婚。
不过,周先生说这是事实婚姻。
也就是说,他们在主观上以夫妻关系同居。
但客观上,他们在当时并没有领过结婚证。
在这个离家乡遥远又偏僻的江西农村,两人成为了彼此温暖的依靠,生活也被点缀得幸福而甜蜜。
1978年,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1979年,知青“返城风”,周先生与江红都决定重新返回城市中。
但在确定共同生活的城市时,两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上海是周先生最想去的地方。
那时周先生家里也给他寄来了一封信。
信上写着:已在上海给你找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需要尽快安排时间回来。
但是,当时妻子江红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坚持要去往北京完成学业,并且希望周先生与他一同前去。
周先生在上海与北京之间,在自己的选择与妻子的选择之间,犹豫了许久。
他与江华再三地商量,希望江红跟自己一起回上海,而江红也坚定地表明要去北京上大学。
分歧已不可调和,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甚至在分开的那一刻,两人还怀着许多恨意。
在离开时,他们定下了一个协议:如果没有孩子,那么大家今后就各走各的路,如果有孩子,那么就不要。
就在周先生返回上海后不久,他就收到了江红的来信。
信上江红说自己已有身孕,但根据两人分手时的协议,江红将不要这个孩子。
当周先生回信追问这件事时,却再也没了音讯。
3、儿子学成归来功成名就
现在,当周先生再看江华时,猛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眼熟感。
是与自己有几分相像,还是与江红有几分相像,周先生不能清楚地辨识出来,但他凭着第一感觉在内心默默地确认了这个儿子。
周先生问:“你母亲现在在哪儿”。
江华突然沉默了一下,告诉周先生母亲江红,已于2010年年底因病长辞于世。
随后他紧接着说:“我之所以来,正是因为母亲临终的时候告诉我,一定要来找您,而且希望我们父子相认”。
“还有,母亲也希望我能跟随你的姓,这样就等于是认祖归宗了”。
周先生有些哽咽,而后在与江华的深入对话中,他潸然泪下。
当年江红如愿去了北京读大学,但没过几个月,却发现自己怀孕了。
经过检查,胎盘里的孩子已经比较大。
江红对于那份协议,那些狠话仍然历历在目。
江红自然不愿意不要孩子,她觉得孩子总归是爱情的结晶。
于是,她写了一封信寄给周先生,这是分手后的第一封信,也是此后的唯一一封。
江红是一个要强的女性,没有在信里将结果告诉他,同时也不希望因为孩子将他牵绊。
所以在收到他的回信后,便把信直接放在一边,就再也没有回复。
而后,江红毅然辍学回到了江西老家。
1980年她怀胎十月,将孩子偷偷生下,随自己的姓氏,取名为江华。
之后,江红复读了一遍,重新考进了大学。
江华则被暂时交给了外婆和外公。
大学毕业之后,江红成为江西一家纺织厂的厂长,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儿子。
持续多年,都是这样辛苦劳累的生活。
江红一直没有再婚,尽管有人介绍。
她担心重组家庭再生一个孩子,会让江华受委屈。
所以来者通通都拒绝了。
就这样,她一个人咬着牙把儿子一手带大。
直到江华20岁的时候,江红才第一次与他提起,其实他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父亲,这位父亲很有可能在上海。
但在这之前,当小时候的江华问起自己的父亲在哪时,江红的回答都是:你的父亲已不在人世。
得知真相的江华,将难受藏在了心里。
那时,江华并没有想过去找这位父亲。
他只是怨恨着,父亲为什么不留在母亲与自己身边。
但这种怨恨并不强烈,毕竟这么多年没有父亲,他也已经习惯了缺少父爱的日子。
正因如此,江华从小把母亲的辛劳看在了眼里,从小学开始,学习就一直很刻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让母亲过上安逸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他留学美国。
学成归来后,江华成为了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高管,步入功成名就之路。
他没有忘记初衷,开始着手改善母亲的生活。
可没想到没过多久,才刚年过半百的母亲就因病离世了。
临走前,母亲留下了希望他找到亲生父亲并相认的遗愿。
这也成为了江华始终放不下的一件事,他期望有一天能将母亲的遗愿达成。
4、终完成母亲遗愿
31年来,江华第一次想知道父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现在又有着怎样的生活。
江华通过多种渠道获知了父亲的住址,最终选择了在元宵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登门拜访了周家。
江华觉得自己是父亲的孩子,也有血缘关系的事实,认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进入家门,父亲的妻子陈阿姨反应激烈的抵触着,还指责他在元宵节闯入,什么认祖归宗的,就想打乱她的家庭。
而当陈女士听到丈夫的意思是也希望认亲时,一下子怒火中烧。
她对丈夫骂道:“以前你在外面有老婆,还生了一个孩子,结婚之前从来没跟我说过,骗了我二十多年,现在这孩子又到我们家里来要认亲,我怎么可能受得了。”
周先生还没开口,江华表示道:“虽然我跟眼前的这位父亲没有感情的链接,我只是想尽到一个做儿子的义务”。
“有些东西是血浓于水的,就像现在当我第一次见到父亲的时候,说恨也好,什么爱也好,总是有一种触动,但这种触动现在都被法律上或者道义上不可割舍的亲子关系所磨平了”。
陈女士情绪仍然激动。
周先生怕自己一说话妻子更加生气。
他便先与江华短暂地交谈起来。
从交谈中,江华得知,家中还有一个25岁的弟弟周云。
周云大学已经毕业,也有了工作,但近期准备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
而留学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周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富裕。
江华随即提出,愿意资助弟弟出国完成学业。
周云一直在房间里,也目睹了这位大哥哥突然喊自己爸爸为爸爸的全过程。
他从莫名其妙,不知道以什么态度面对他,到听完父亲以及哥哥的经历后,开始理解他们那种复杂的感受。
周云觉得父亲也没做错什么,加上哥哥热心地想要资助自己,他支持认亲这件事。
有了儿子的理解,周父很欣慰。
周云也劝起自己的母亲,江华现在很需要您接纳他,让他能够成功地跟父亲团聚,完成他母亲的心愿也是件好事,他还很愿意对我们提供帮助,要不您再三考虑一下。
但陈女士脾气特别犟,说江华不安好心,有几个臭钱就在他们面前嘚瑟。
尽管江华极力解释,自己每一笔钱都是努力辛苦挣来的,并没有想炫耀财富,而是真心地想帮助。
但周女士始终不能接受。
她向丈夫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认了亲,在认亲仪式结束后,就与周先生组成的家庭止步于此,有他没我”。
周先生进退两难,他要是认这个孩子,就失去了妻子,可他根本不希望妻子离开这个家。
他曾经也想过要把在江西插队落户时与江红的感情经历,全盘托出与妻子做一个交代。
但“内心矛盾,不敢提,生怕她生气、误会”,成为了周先生迟迟不开口的原因。
现在妻子如此决绝,周先生无比自责内疚。
他向妻子诚恳地道歉与请求:“不管你说的气话或者什么的,我全都能理解,我全都接受。错,都在于我,这是我无法否认的责任。那个,为了我们全家,为了我们家庭今后的这个生活,可不可以接纳我,也接纳他。”
陈女士的心终于软了下来,她也说出了心里的另一层担忧:“隔壁邻居看见,要问我了,怎么你们家里多了一个儿子了。除了他们,亲戚朋友也会问我,我是什么滋味啊?还有,你跟亲儿子都很愿意认他,以后重心都会转移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儿子身上,那我就被晾一边了”。
周先生赶紧牵起妻子的手,紧紧不放。
一旁的江华也立马安慰:“啊,陈阿姨这个时间,这个时间反正我们还长,如果你觉得街坊邻居可能会有异议,我可以去别的地方另外选购一套房子,让你们二老居住,包括让我弟弟一起住都没关系。我知道您还需要时间慢慢消化这之间发生的事情,但我还是希望你站在一个女人的立场也想一下我母亲,帮助我完成妈妈的心愿。”
周先生补了句:我们的日子还长,朝远看,一起走。
陈女士小声说道:“这件事,就先这样吧”。
时隔31年,江华与父亲终于得以团聚。
回家后,陈母尝试着开始接受江华,江华也表示不会打扰他们原本的家庭,还在附近租了房子暂住,有空就回去探望两老。
江华也遵守承诺,资助弟弟去读完了硕士学位。
2022年春节,他们聚在了一起。
这一次,三口之家成了四口之家,弟弟周云早已学成归来,江华也已认祖归宗随父姓,名为周华。
他们坐在饭桌上有说有笑。
陈阿姨笑着说:“小华很孝顺,以前是我小心眼了。”
回想起10年前,大家都已释怀。
在疫情期间,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两兄弟私底下经常有交流,弟弟周云出社会时也有找哥哥周华探讨未来。
周父与陈母也已冰释前嫌。
时至今日,类似于江红这样被迫与爱人分开的知青,寻亲、认亲的人,仍有许多。
或许未来有朝一日的重逢,他们所有褪色过往都能同他们一样在那一刻得到真正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