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欧洲“逼反”,发动战争,俄罗斯为何又一次掉入陷阱?
俄罗斯大概已不大记得约160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了。
如果他记得并汲取教训,大概不会轻易的发动大战争了。
那他的底牌和真正实际实力,就不会被别人,特别是生死对手看得更清了。
01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一个非常老牌的帝国了。
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这里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可以说太复杂了。
复杂就意味着有摩擦,有冲突,有矛盾?
有矛盾就可以被有心人利用。
更何况,这种矛盾来源于不同的宗教信仰。
英法等西欧各国,就利用土耳其的宗教问题,搞乱土耳其,意图削弱和瓜分土耳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内的宗教矛盾日益尖锐激化,东正教徒、天主教徒、新教教徒,那就纷纷找俄罗斯、法国和英国帮忙。
原本的国内教派矛盾纷争,一下子就异变成国际纷争。
02
法国早看俄国不顺眼了。
法国一直在找机会,一直想要掀掉俄国的压制,恢复法国在欧洲的霸权等。
自从拿破仑战争后,俄国就利用神圣同盟等压着法国,一直要维系俄国在欧洲大陆的特权,“霸主地位”。
特别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俄国更是充当了欧洲宪兵,镇压这革命,镇压那革命的,好不威风。
海上霸主英国,虽然知道法国那点小心思,但本着欧洲均势原则,也时时处处提防着俄国。
谁也不想俄国继续在欧洲老这样高人一头。
03
土耳其的宗教矛盾就是一个好机会。
既然土耳其的一个教派找他帮忙,那就是一个正当的干涉理由了。
法国派使臣出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要求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共同占有圣地耶路撒冷。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自然不同意了,因为俄国之前占有更多宗教特权,东正教信徒19世纪在耶路撒冷一直占据上风,凭啥要退让给被打败被压着的法国?
土耳其没办法,就成立调查委员会,想解决这个圣地耶路撒冷问题。
法国想把事搞大。
1851年,法军强行穿过达达尼尔海峡,进逼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立即答应法国之前的要求。
“霸主”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那个气啊,法国现在都这么牛气哄哄了?
俄国找英国协商,一起对付法国。
但英国怎么会同意?
要知道,英国跟俄国在土耳其的经济利益冲突矛盾,那是最大的。
帮俄国,不等于害自己?
于是,俄国转而跟土耳其磋商签订条约,大概还是让保证宗教特权等。
土耳其有英法两国的支持,当然拒绝了。
04
俄国怎么可能忍气吞声?
1853年,俄国给土耳其下最后通牒,要求恢复东正教徒的特殊权益。
土耳其拒绝。
1853年5月开始,俄国发动战争,占领多瑙河两公国。
10月,土耳其对俄国宣战,要求退出多瑙河两公国。
随后,俄国也对土耳其宣战。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相继对俄国宣战。
普鲁士、奥地利共同对俄国施压。
1855年春,克里米亚战争发生逆转,德国、瑞士、波兰等参战。
俄国败局已定。
随后3月初,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意外猝死。
不久,俄国战败。
05
1856初,各方签署了巴黎和约。
俄国损失了大量利益和特权,由盛转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俄国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弱点暴露无遗,最终走向崩溃,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统治基础也被严重动摇。
拿破仑战后建立的维也纳体系被严重破坏。
欧洲大陆的政治外交格局也被打破重建。
法国也由此重新成为欧洲外交龙头,又一次站在欧洲强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