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偏心小儿媳,生病之后找大儿媳照顾被拒:钱给谁,找谁去养老
做父母的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对孩子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不患寡而患不均,孩子别区别对待,容易产生矛盾,为以后的不和谐埋下隐患。
儿女不孝顺,大多是父母教育失败造成的,要么是自己的言传身教没有做好,导致儿女有样学样;要么是偏心子女,导致兄弟姐妹之间不和睦,对父母也有意见。
下面的事例就是一个典型,老人偏心小儿子和小儿媳,到老了生病之后,没有一个儿子愿意照顾,大儿媳更是直接翻脸。
陈大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老实憨厚,小儿子机灵嘴甜,所以从小到大,小儿子都比大儿子更受宠爱。
到了两个儿子结婚的时候,父母的偏心更是明显,给小儿子无论是盖房子还是给彩礼,都要超过大儿子。
大儿媳为此很是不满,妯娌两个进门也就相差一年,行情变化也没那么快的。
两个儿媳生孩子的时候,大儿媳生了一个女孩,陈大妈借口自己腰酸背痛不帮忙照顾月子,让亲家母来照顾。
等到小儿媳生了男孩的时候,陈大妈也不说自己不舒服了,主动去照顾月子、带孩子。妯娌矛盾和婆媳矛盾因此而产生了。
最让大儿媳耿耿于怀的是,自己生了二胎之后,小宝生病要送去医院,不得以跑去弟媳妇家,让婆婆帮忙带大宝,婆婆居然躲到了衣柜里不愿帮忙。
事后被弟媳妇说出来,大儿媳就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就是忙死,也绝不找婆婆帮忙。
后来,陈大妈的老伴儿先去世,她就直接住到了小儿子家,还把老两口的积蓄都给了小儿子。那时候陈大妈身体好,还能帮点忙,婆媳两个倒还相安无事。
直到陈大妈生了一场病,身体大不如从前,别说干活了,还要人伺候她,小儿媳的态度就变了。说是婆婆在自己家好几年,该轮到老大养老了,就把陈大妈赶了出去。
没有地方去的陈大妈,只好找到了大儿媳,说要帮她带孩子。可是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已经不需要帮忙,大儿媳就不愿意。
大儿子不忍心,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两口子为此没少生气。
因为不满意婆婆的作为,大儿媳对婆婆也没好气,婆婆还强势地跟大儿媳吵,惹怒了大儿媳,把婆婆赶了出去,告诉她:钱给谁了,就让谁养老,以后不要再找自己了。
陈大妈负气找到节目组,想要道德绑架大儿媳养老,大儿媳丝毫不畏惧媒体,直接对婆婆破口大骂,直言老死不相往来。
节目组看到这个架势,也只能两边说好话,希望两个儿子能够轮流赡养老人,只可惜谁都不肯让步,调解以失败告终。
陈大妈对两个儿子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导致小儿子认为父母的偏爱都是理所应当,大儿媳受尽委屈,对婆婆满是怨怼,这才造成了最后的局面。
父母把孩子养大,孩子理应赡养父母,只可惜偏心子女,导致家庭不睦、子女不孝,这难道不是自己种的因吗?
有赡养义务的是儿子不是儿媳,但做事的是儿媳不是儿子,如果儿媳不愿意,儿子也不能强迫她。
陈大妈对两个儿媳不一样的态度,就应该考虑到后果,现在没有一个儿媳愿意照顾她,何其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