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比广东差的不仅仅是经济
前段时间去苏州拜访好友时,在平江路上逛到一个装修得颇有格调的小店,挺喜欢的。
我问店员是哪里人,他说苏北。
当时挺纳闷的,江苏不是以散装著称吗,为什么不直接说哪个市了?
我想起之前在视频号里看到一个采访。
有一位东北的女士,问一位到当地参加救援的江苏救援队的队员是哪里人。
这个队员答:我是江苏徐……江苏邳州。
徐州都快说出口了,结果又咽回去了,说出了邳州二字。
最近我写了几篇关于江苏的文章,从下面的评论,我慢慢得出一个结论:散装江苏是对外的,对内只有苏南和苏北之分。
我试着推测,为什么这个店员会说自己是苏北人?
可能的原因是,他之前的回答可能也是直接说城市名,比如宿迁。
结果可能遭到了别人的调侃,不就是苏北嘛。
所以为了避免伤害,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直接说自己是苏北人。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发现全国范围内,一个地名除了地理意义以外,还有其他含义的,恐怕只有“苏北”。
据说“苏北”一词是这么来的(如果不对,请指正):
在近现代的上海,为什么苏北籍移民会遭到江南等地移民的集体歧视?
首先,苏北移民多是由于天灾人祸逃离家乡的农民,一无文化二无技术,大多只能从事下层工作,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比较低。
其次,大量苏北移民的涌入,使得已经拥有一定社会资源和经济地位的江南移民感到了威胁,他们通过同乡互助机制不断巩固自身族群的经济地位,同时对苏北籍移民施以各种压力,使他们始终处于较为卑微的经济层次上,甚至形同贱民,这成为了一百多年来各种苏北歧视的根源。
但我不太理解的是,论贫富差距,广东省内部的粤北和粤南的差距,绝对比江苏省的苏南和苏北的差距大,但粤北却只是一个地理名字,甚至我都很少听到粤北这个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清远,韶关(张颂文的老家)、河源、梅州等。
长三角的另外一个经济大省,浙江,浙北(杭州,宁波)和浙南(丽水、衢州)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但同样的,浙南最多是一个地理名词,没有其他含义。
任何区域拼到最后,拼的都是文化,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那么好的时候,文化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相对而言,长三角和珠三角(现在也叫大湾区),长远看,我更看好大湾区,虽然大湾区也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因为这里都属于岭南文化,内部的文化认同感更强。
2024年1-5月,广东省实现进出口总值3.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排名第一;江苏省实现进出口总值2.22万亿元,同比增长9.2%,排名第二。在外贸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广东省能保持13.6%的增长体现了其强大的经济韧性,当然江苏也不错,增长率达到9.2%。
未来希望长三角和大湾区能够比翼双飞,成为带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