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400件裙子穿完就退全是馊味
今天看到一条最新热搜,心中很不是滋味。
热搜报道中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再创新高,达到801.6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3.1%,其中,6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45.7亿件,同比增长17.7%。
报道的标题叫作《801.6亿件,快递业跑出新活力》,扑面而来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息,而一位专家由此推导出的结论则更加喜人,他说:
“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消费需求保持活力,在扩内需、稳增长系列政策利好下,今年以来快递业实现良好发展,为服务线上经济发展、促进产品要素流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言以蔽之,快递业兴盛,是因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需求旺盛,是因为我国经济好、政策好,有活力。
半年801.6亿单,折算下来等于每月134亿单,每日4.47亿单......这个体量实在惊人,难怪快递业笑得合不拢嘴,但我看见这个数据,只觉得可怕。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么多物流车日夜奔忙,运输成本必然有人要承担,但到底是谁承担了呢?这些快递盒,真的都代表真实的消费需求吗?
这个问题,电商主们应该最有发言权。
近日,浙江金华的网店老板姚先生非常烦恼,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名学生在他店里网购服装,一共寄出400多件裙子,结果却被集体申请退货退款。
如果不影响二次消费,退货退款也是消费者的权力,但退回的裙子中,大量已有穿洗痕迹,有的甚至还有异味、汗味,根本无法二次销售。
在联系询问其中一名客户后,姚先生终于知道了集体退货的原因——并非裙子有问题,而是学校活动换了演出服。
看着堆积如山的退货裙,姚先生欲哭无泪,“这些裙子已经报废了,损失近8000元”,对此,学校回应,确实有“使用过后退货”的情况,已经对涉事学生批评教育。
教育是应该的,但商家损失怎么解决,这还得商议。撇开裙子本身的损耗不谈,400多条裙子,来回就是800多个快递单,它们代表真实的市场活力吗?给商家创造出什么价值了吗?
去年5月,山西某大学搞活动,学生们在一家网店统一购买了20单表演服,结果活动刚办完,学生们就集体退货。
愤怒的店主,将此事发到了社交网站,还附上了一长排的订单截图,喊话该校:“这就是你们教出来的当代大学生吗?你们学校的校风是这样的吗?”
这20单衣服,都是红色中国龙的款式体恤,根据该校公开发布的活动信息,他们确实刚举办了文化节,其中有一个节目,学生们穿的就是这批衣服。
这批表演服的单价其实并不高,每件20.5元,总共才400多块钱,学生们却还选择了分批下单,原因也很简单——
一单只能有一个运费险,退货时超重了就得自己承担额外运费,但如果分批下单,就可以“退货无忧”,完全不用自己承担任何成本。
可以想见的是,集体下单同一款演出服,必定是集体商议好的,没有选择一次性下单,也必然是提前考虑到了要退货退款的情况。
不管哪里,搞活动都要有活动经费,要么是学校承担,要么是学生自己承担,但他们却直接转嫁到了商家头上,只能说,很聪明,但不善良,20元,见证一个学校的素质教育。
至于这几十单的快递,构成了快递业所谓的“活力”,同样需要成本,同样实实在在地,由商家买了单。
相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今年4月,一演出服商家发帖称宁夏银川某校拍下80余套演出服,使用完后集体退货。
今年6月,广东网店老板王先生同样遭遇大量的退货损失——“六一”儿童节,一些家长为满足孩子参与节日活动的需求而下单童鞋,活动结束后又将鞋退回来,其中部分已磨损严重......
众所周知的是,现在电商平台越来越卷,不仅打价格战,还打售后战,免运费+7天无理由退货,已经成为网购常态。
前段时间某电商女装商家吐槽退货率高达80%,反映的正是这种低成本试货带来的现象后果。而平台与平台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要留住消费者就要形成一个更倾向消费者的机制。
这就直接导致商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一旦有了纠纷,哪怕一万个不愿意,商家也只能接受“退货退款”甚至是“仅退款”。
所以只要被薅羊毛党盯上,商家们基本只能投降跪接,自认倒霉。而一个更扎心的真相是,一个商家的退货率越高,店铺排名越靠后,权重也会受影响变低。
商品损耗了,运费承担了,店铺退货率变高了,商家还无处说理。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说过一段话: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但今天的文章,想要重点说的,并不是道德失落的大学或者大学生们。大学生们会频频被曝出使用过商品后集体退款,是因为他们体量大,在他们背后,许多个人也经常这么做。
我们早就知道,不要考验人性,人性常常是经不起考验的,但问题是,谁制定了这个考验人性的行业规范,将商家的保障和利益系于买主的个人道德之上?
我悲哀地看到,不仅仅是某些大学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某些大学和某些越来越明目张胆的“行业规则”联手,培养出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更可怕的是,媒体亦欢天喜地推波助澜,仿佛看不到这是牺牲一个群体换来的虚假繁荣,亦看不到规则漏洞造成的大规模道德失守。
只见快递笑,谁闻电商哭。
镜头里的繁华很美好,但能不能也看看背后的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