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都快当上美国总统了,而华人却集体消失
最近喜欢上了一档美国的访谈节目《The Circuit》,主要是采访美国主流科技公司的高管。
看过几期后,我发现,印度裔高管的出镜率相当高。
比如Google的CEO、微软的CEO、YouTube的CEO,还有Netflix的首席内容官等等都是印度裔,人数几乎占到了采访嘉宾的一半。
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印度裔的出镜率也很高。
比如刚被特朗普提名为竞选搭档的万斯,其妻子就是印度裔。
比如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就有一半的印度血统。
而且目前关于拜登退选的呼声很高,如果拜登真的退选,那么哈里斯很有可能被提名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
果真如此,美国下一任总统可能是印度人。
但这次大选,我没有看到任何华人的影子,好像每次大选都是如此。
有的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如果换个角度,比如腾讯和阿里巴巴的CEO都是印度裔,而且我们国家的一把手也是印度裔,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春节期间和表弟聊天,他刚从纽约大学硕士毕业,出于好奇,我问他对印度同学是什么印象。
他说他们挺拼的,并且他们在美国扎根的意愿相较于中国学生而言要强烈得多。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印度与美国在多个领域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这篇文章,我想尝试分析,为何印度裔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
1,文化多元,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国家,各种宗教,比如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印度并存。
在多元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人,适应力更强,包容性也更强,而做CEO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包容性。
2,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并且至今仍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
当代,印度他们在文化输出上,其实比中国做得要好。
远的如佛教,近的如瑜伽等都是起源于印度,瑜伽在国内的练习者之多,就无需多言了。
记得之前上过一家价格挺昂贵的瑜伽馆的体验课,里面的瑜伽老师都是印度人,而且除了瑜伽,他们还提供印度理疗,技师也是印度人。相反我们对印度的文化输出几乎为零。
提到印度文化,不得不提乔布斯。
在1974年,当时还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的乔布斯决定前往印度寻找灵感。
他放弃了大学学业并花费七个月时间游历该国。
在这段旅程中,乔布斯探索了瑜伽、灵修和印度文化,并与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会面,包括宗教领袖和数学家。
这次旅行对他的职业生涯和苹果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将自己在印度学到的东西,如简化设计、精益制造、注重用户体验等理念应用于苹果公司产品开发中,并且也倡导员工们关注内心世界,提高专注力和创造力。
3,印度以其丰富多彩的宗教传统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年复一年地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旅游圣地。
这种独特的魅力不仅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还悄然间对当地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们自幼便培养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敏锐与技巧。
4,印度人性格外向,而且脸皮厚。在同等条件下,他们那种积极主动、勇于表达自我的外向性格,相较于内敛含蓄者,确实更容易捕捉到机遇,从而在人生的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5,印度的官方语言包括英语,这一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印度人在美国的适应进程。
6,在制度架构上,印度以其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身份,与欧美体系展现出了显著的相似性。
历史上,印度经历了长达约200年的英国殖民统治,这段经历虽未使印度全面西化,却深刻地影响了其制度框架,使之在多个层面与西方国家更为接近。
7,印度庞大的海外移民,印度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移民多,诞生精英的概率自然也高。
这是我的理解,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