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只有上世纪八、九年代以前的孩子才能体验得到
现在,有些人说过年已经没有了年的味道了,这话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惯是穿新衣,吃好吃的,如今生活好了,人们天天穿新衣、吃好吃的,哪里还在乎过年?过年已经成了形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可是能体会到浓浓的年味,尤其是小孩子,最盼望过年了。
那个时候,每当进入腊月,小孩子们都特别兴奋,经常问父母,离过年还有几天,得到父母的答复以后,小孩子满眼期盼的眼神,巴不得立刻过年。平时,孩子们成群结对的在村子里疯玩,孩子们有时唱: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吃酒席……有时又唱: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小孩子们清脆的声音飘散在村子的上空,整个村子笼罩在即将过年的氛围之中。
终于盼到过年了,从腊月二十九这天,农家开始蒸馍馍了,有馒头、有包子,包子有素的,有荤的,蒸了馍馍,又开炸锅,炸油条,小孩子们专拣肉包、油条这些好吃的吃,吃饱了又在村里疯玩。到了腊月三十这天正是过年了,大人们忙着做酒席,小孩子们处帮着大小贴年画、贴对联。到了吃团年饭了,面对满桌的肉菜,好久没吃肉的小孩子们如饿狼一般,一块块的肉往嘴里送。到了晚上,开始放鞭炮、烟花,然后,大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小孩子们又在村里疯玩……
大年初一这天,小孩子们特别高兴,大人老早把小孩子们叫醒,给小孩子换上新衣服、新鞋子,给小孩子压岁钱,然后又让小孩子给叔叔、大伯、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们去拜年,长辈们都会打发压岁钱。到了大年初二这天,小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外公外婆家拜年,又会得到外公外婆和舅舅给的压岁钱。总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孩子们都生活在过年的快乐之中。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到两个孩子,小孩子不缺新衣穿,不愁零钱花,天天有好吃的,有些孩子已经营养过剩,成了小胖墩,因此,如今的过年,不仅大人们感觉到没有年味,小孩子们对过年也不在乎了,在他们看来,过年唯一的好处就是学校放假,可以好好的玩一段时间。但是,现在的一些孩子不是像过去的孩子,在村里成群结对的一起做游戏,比如藏猫猫、捉坏蛋等等,而是在家玩手机,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