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周榜:改个名都能冲第一的河北彩花,还有谁能压制她??
本来今天想把盘点的女性向业界男演员排名发出来,结果手欠看了下周榜数据,突然发现我看不懂这个周榜......
此次周榜,【河北彩伽】依旧是稳稳当当的第1(BD)和59(DVD),昨天的档期预告中她正式在S1采用了“彩伽”的名字,然后新作在1天的时间内冲到周榜第一。
另外就是,本月10日的时候,S1给【彩花】出了一本24时间精选集,说到这个精选集可厉害了,连续两周锁定蓝波湾的位置,也是7月作品榜单的冠军种子之一~
合集不好打榜,但精选集不一样,确实S1在确定【河北彩花】改名之后这半年时间里出了很多彩花的合集,原因也是二次制作需要另外算薪资并且要涉及到前经纪公司,所以S1也是在打时间差将【河北彩花】的素材最大利益化,接下去就主打彩伽了。
所以才会赶着【河北彩伽】启用之前出一本【河北彩花】的精选集,而这本精选集也有故事,S1目前给【彩花】的标准是1年出1本精选集,每一年都在去年的基础上加点新的东西进去。
所以对于消费市场来说,精选集有更强的收藏属性,然后这本精选集到目前还在周榜的第13(BD)、43(DVD)的位置。
同理,【三上】于6月发行的精选集到现在还能打榜也是因为,引退后更加重了精选集的收藏属性。
而这份周榜我看不懂的地方在于,最近两个档期的作品有如此多的大咖出现冲击性的企画,原以为会对【彩花】进行一个冲击,万万没想到,她强任她强,清风拂山岗......
彩花很强,彩伽也很强,这都是有心理预期的,但我真没想到她能这么强,没有对手的强,我甚至也想不出理由来解释她为什么这么强,所以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怎么写彩伽的个人单篇,我能力有限,写不明白。
我原本有设想过几位会冲击到【彩花】精选集的对手,【金松季歩】、【来生かほ】的写真DVD、【新ありな】和【小湊よつ葉】的中解、【小泽菜穗】的复活(结果没在FZ上架)等等。
结果【金松季歩】在短暂的销量暴增之后,剩下的两周时间里,销量持续没有彩花强,而【来生かほ】的情况也差不多,和阿腿中解同期预告,接连做了几天单日榜单销冠,结果这周周榜掉到了第10。
而新有菜,宣布解禁的第一周,也是连续在单日榜单中一直名列前茅,上周榜单冲到了第2,惜败【河北彩花】的精选集,这周周榜成绩反超,拿下了周榜第5(BD)、第12(DVD)的成绩。
但是,还是没能撬动昨日档期的【河北彩伽】预告。
当然,阿腿的中解作是上周的档期,到这周有回落是正常的,我比较意外的是,【小凑四叶】中解,在昨天竟然也没能撬动彩伽。
从昨日正式上档,并且正式上了流媒体配信,我一度觉得至少【小凑四叶】能在短期之内冲击上榜首,因为有配信先发的优势,正常来说销量会更集中在前期阶段。
结果截止到早上看了周榜,同一天上档,【河北彩伽】改个名字,周榜第一,【小凑四叶】中解宣告,周榜第二。
不过至少从今天的单日榜单来看,【小凑四叶】成为了今天的单日榜单榜首。
我昨天还在说,FANZA没给小凑橱窗位,昨天的新作上档橱窗位总体还是聚焦在S1中。
而到了今天,【小凑四叶】才拿到了单日榜首,早上因为销量上去了,所以靠热度上了一波top的橱窗位,想来应该还是有机会再次对彩伽发起冲击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榜单这事并且单独开一篇呢?
并不是想说【河北彩伽】太强了,她一直都挺强的,不管你服不服,她确实强得众所周知,也是消费市场中最受宠的那个。
今天是看了周榜之后突如其来的感觉没意思,日本现在的消费市场和制作市场的走向成为了造神时代。
客观的说,我对于【河北彩伽】没有任何意见,我甚至会觉得她长得很好看,外型气质都很好。我也不会要求说要有什么强度,要有什么演技,大不了我不看就行了,不至于有什么反感和要求。
而我今天反感的是,越发肉眼可见的对于流量的接受度和宽容度,这成了一种标准,在这个标准下,比拼的不是谁更努力,不是谁的创意更好,也不是谁的能力更强,比的只是,谁的流量更高。
以前也有这种情况,市场本身也讲究流量,但是以前可以通过创意,通过制作去向流量发起冲击,流量对于制作和企画的压制没有现在这么强。
而现在,通过创意和制作,很难再向流量发起冲击了。
比如说,【新有菜】这一次的中解制作组是豆泽豆太郎,企画给得也足够有诚意,连预告都做得诚意十足,能看出豆导这次确实没恰烂饭(因为豆导开公司也是冲量的,套版也越来愈多了)。
放在两三年前,这样的制作,打年榜前10都足够,大魔王当年的中解是打到了21年作品年榜第4,樱空桃当年是作品年榜第8,而当年的【三上】已经开始有点摸了,最好的作品榜单成绩是第11,到这个阶段,企画制作和流量还是能互相攻守的。
其实【新有菜】今年也是锁定了年榜位置的,但是,这样的制作,大概率没法像前几年那样,对流量王者形成势均力敌的冲击。
与其说我看不懂榜单,不如说我看不懂现如今这样逐渐被消费市场捧上神坛的运作方式。
从【金松季歩】出道本的制作来看,我就感觉某业现在是怼着资源想造神,只要有流量的加持,制作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消费市场,消费市场不看重制作和企画,看重的是出演的是谁。
这个情况从2020年开始就出现了,一直到2023年,随着老一批的流量王者纷纷引退,“诸神黄昏”之下,新的流量王者越来越集中化、垄断化。
整个制作市场彻底逐渐被流量裹挟着跑,will现在可以肆无忌惮的把一个企画系列拍得一模一样,从机位到动作都坐成模板化,甚至封面都要模板化,但是只要出演的模特不一样,消费市场依旧热衷追捧着最顶端的流量王者。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卖斐济杯的,做的又是中日韩市场,代言签的也都是某业的,某业的造神时代是利好我们的选择的,越是流量集中的,我们反而越容易一签一个准。
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不喜欢这种资源集中造神的市场,试想一下,如果流量越来越集中化,制作和企画越来越难以撬动消费市场,那么还会有创新的制作和企画吗?
而目前消费市场呈现出来的,是流量对于企画与制作的压制力感觉越来越强。
比如说SOD,不管是【渚恋生】也好,【纱仓真菜】也好,【小凑四叶】也好,SOD反而是坚持把流量王者和制作企画绑定的品牌,但是SOD也冲击不到流量王者。
然后就是强度党会觉得香社好,香社中没有什么一姐二姐的,都是当工具人在用,结果现在香社在消费市场中的定位也很尴尬。
最近一年来我也会听到一些声音,说某某流量王者现在姿态摆得特别高,但是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确实将她捧得特别高,她成绩就摆在那。
这是消费市场的选择,我对流量王者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因为这是消费市场引导出来的结果,但是消费市场越来越流量化,其实对于那些有条件也肯努力的人是不公平的,那还需要制作吗?那还需要工作态度吗?那还需要演技什么的吗?甚至连服化道都不重要了。
最后引导的结果可能是: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打破流量的垄断性压制。
那如果这样的话,好的作品,好的故事,甚至好的从业者、导演、编剧都只会是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