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菜里加抗生素,这要不是内部人举报,真是很难查出来
据《现代快报》报道,为了预防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南通一酒店的厨师竟然在菜肴里使用庆大霉素,来给顾客止泻,所幸被酒店员工发现并向相关部门反映。
这个新闻真是看的我一脑袋问号,这个馊主意,是谁给他们出的?
庆大霉素确实是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的腹泻有效,可谁说该药物就能用于尚未发生的腹泻呢?只要是真懂医的,就不可能给出这么个蠢主意。
最重要的是,庆大霉素算副作用相对较多的老牌抗生素了,早几十年的新闻里,时有什么发烧把耳朵烧聋了的新闻,其实一般都是庆大霉素导致的耳毒性,除了耳毒性而外,庆大霉素还有不容忽视的肾毒性和神经毒性。
所以,严格来说,庆大霉素应该属于没有医生处方普通人根本买不出来的抗生素。
但大家也知道,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应然的世界,酒店杂工居然可以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从一个药店购买上百盒庆大霉素,这显然违反了国家关于药品分类管理规定,可类似的违规情况发生过多少,又有谁能说得清。
就像喜人奇妙夜里的那个小品《抽屉里的猫》讽刺的那样,《劳动法》1994年就诞生了,劳动仲裁委员会更是在44年前就有了,可现实里是怎么样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国家对抗生素严格管控的初衷,主要还是防止病人自己滥用,绝对想不到会有人把抗生素往菜里添加。
所以市场监管部门也不大可能主动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专门去检测菜品里的抗生素。(正如在结石那个丑闻发生之前,不可能有人想到要查奶粉里是不是有三聚氰胺)要不是有知情的酒店员工电话举报,这样的情形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最后,两名被告人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及一年六个月,宣告缓刑,并处罚金共计16万元。
那位通过电话向执法部门反应该问题的酒店员工,算凡人中的英雄了,这个做法肯定不止一两个人知情,但其他人全保持了可耻的沉默,在很多热点新闻中,总有人用键盘表达各种廉价的慷慨正义,就好像我们周围充满了敢见义勇为的人一样,可实际上呢,大多数人连这样一个举报电话都不敢打。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小团伙的利益与大众健康的利益也未必是一致的,很多人身处这种小团伙里,即使知道有人在干坏事,为了眼前的个人的利益,也只能装聋作哑了。
新闻没有后续,我们也不知道那位打电话的员工后来怎么样了,在出事儿的酒店肯定待不下去了,下家他会去哪里?
违法犯罪的,通常都是脑子不太好使的,就像该新闻中被判有期徒刑的两位,明明只要遵守最基本的餐饮卫生常规,就可以预防食客们食物中毒的问题,偏偏自作聪明地别出心裁剑走偏锋,可添加庆大霉素非但预防不了腹泻,还会让自己招致牢狱之灾,不知道这两个蠢蛋的结局,能不能让其他餐饮行业者也吸取教训,踏实做事,诚信待客,少想歪门邪道。
最后,说一点也许与这个新闻相关的医疗问题。
一是外科手术预防感染主要靠的也是无菌术,即包括严格消毒灭菌的手术器械、敷料,手术间管理流程,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而不是一边不在乎这些早就被证明了可以预防外科感染的方法,一边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要是一类切口出现了外科感染,那毫无疑问是手术室的管理或手术人员的操作出了问题。
二是日常发生的腹泻,大部分并非细菌感染导致的(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也就是说,即使发生了腹泻,盲目就上抗生素也是错的,但为什么会有人形成抗生素治疗腹泻有效的经验呢?因为相当一部分腹泻本来就有自限性,只要病人没死于脱水或离子紊乱,一般都会自愈,而这个过程如果恰好使用了某种抗生素(比如庆大霉素)那就会误以为抗生素起了作用。(除非有证据证明是某种细菌引起的腹泻,否则不应常规予抗生素治疗)
临床上还有一种非常离谱的处方,给抗生素的同时搭配益生菌,这是用益生菌打提前量,用于预防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相关的腹泻?
在腹泻治疗领域,益生菌的证据不算充分,而蒙脱石散则基本不被推荐。在有些地方,所有的自限性疾病的治疗都一塌糊涂,实在是因为太好治了,哪怕是治错了,病人都能从你的错误中顽强地恢复过来。
所以我总是疑心可能心里最没个避暑的医生在当下幸福感最强,因为他会把所有病人的恢复都归功于自己的治疗,而那些善于自省的医生则很清楚,病人的恢复,很多时候主要靠的是自身,医生仅仅帮了一点儿小忙,哪里就敢贪天之功呢。
实际上,针对腹泻的治疗,主要就是预防脱水和离子紊乱的发生,最核心的部分是补液。
→实在买不到口服补液盐,必要时也可以自己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