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可以笑百步吗?中西方的战争思维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看整个二战史,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欧美人在作战不利时,该投降就投降,那是毫不犹豫。但东方以中日为主的军队,却动辄就拉响光荣弹,甚至喊出“向我开炮”。
给人一种感觉,战争,好像对于东西方是两个概念。
1、西方的战争概念
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欧洲的政权形式比较接近我国的周朝。各国的国王权利相对有限,各城堡主都拥有较大的权利。
一个城堡主的女儿就是一位公主,这大概也是西方公主比较多的原因吧,加上西方子女都具有继承权,所以甚至出现过因为两个王国的继承人结婚,所以两个王国合并的事情。
甚至英国在1640年爆发所谓“资产阶级革命”后,最终是从荷兰请了威廉三世来当英国国王这样看起来离谱的事件。
这就导致欧洲各国国王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在这样的基础下,即使爆发战争,双方也会有所保留的。战争几乎就是“工作”的一种,打赢了,赚点钱;打输了,赔点钱。上层都不玩命,下层自然也不会轻易玩命了,毕竟工资也不高。
近代史上,法国皇帝拿破仑战败后,也只是被流放。
这种潜规则,其实有其好处,毕竟你给我体面,我也给你体面,大家都体面不是?
2、我国的春秋时期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差不多和欧洲接近。
齐桓公曾经跑到燕国去帮忙打击外族入侵者,还送了五十里土地给燕侯。
宋襄公则两次送齐国太子回国,助其安定国家。
这句话在其历史时期,是没问题的。
我们常说的“五十步笑百步”,大体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因为这时候,大家有个约定,一旦逃跑五十步,那就是承认失败了。既然胜负已分,对方也就不会赶尽杀绝,那也就不必再跑了。那么逃出一百步的,明显属于被吓破了胆,被只跑了五十步的人嘲笑,也是情有可原的。
3、我国的战国时期
虽然进入春秋末期,逐渐“礼崩乐坏”,大量诸侯国被灭,但是基本的体面,也是给的。比如三家分晋后,也是给了晋侯一点地盘“奉社稷”的。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对于各国王室,也算礼遇有加了。
4、陈胜吴广起义
大体上,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战争基本都是贵族的游戏。
陈胜吴广起义不仅是贫苦下层人民的反抗,更是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成为贫苦大众的榜样。刘邦夺得天下,也是打破了权利只是贵族之间的游戏的局面。
5、体面的结束
虽然权利的都是很残酷,但是我国的权利斗争,一直还是给失败者体面的。比如三国归晋后,三国的末代君王还是得到了晋朝的爵位,刘禅也喊出了“此间乐”的口号,虽然后世有人解读为刘禅是“韬光养晦”,但也不乏人认为刘禅就是“真情流露”。
南朝宋结束了这种体面。
然而,这种体面,在南朝宋取代东晋时,结束了。刘宋把晋司马氏杀的人头滚滚,然后萧齐也有样学样,于是开启了新朝对前朝皇室的赶尽杀绝。
6、体面的好处
欧洲的作战方式,也是有其好处的。所谓百年的朝廷,千年的世家,那些权贵阶层把持大量资源,穷困人要想出头,是难之又难。
大家互相给对方体面,自己也会是受益者。
非要打的一片废墟,反而大家都是受害者。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比较复杂了。表面看,是剥夺了穷人的上升机会。但实际上,在造纸术和印刷术让书籍价格急剧下降之前,他们确实也没什么机会。打仗反而导致大部分人生活更惨。即使有个别人通过乱世翻身,也无非换个“贵族”而已。
7、战争可以一直保持下限吗?
然而,战争想要一直保持下限,并没有那么容易。
尤其是打成战略相持,双方又骑虎难下的时候。
比如欧洲的一战,英法联军对德军时,双方就使用了毒气。
一方在突破下限得到好处后,双方的下限都会快速的消失。
有点类似赌博,输红了眼的人,恨不得赌上自己的所有来翻牌,最后大打出手的也不少见。
8、下限也分人
人都有情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府也是一样。
二战中德国虽然占据了欧洲大部,但是对所占地的军民也没有太过分行为,他们只是对犹太人下手特别的狠毒,对于各占领国的犹太人都进行了屠杀。
这里面还不得不提一下苏联,希特勒突袭苏联时,其实所冒风险并不大。前线的苏军战斗力底线,战斗意识也不强。
甚至一开始的交战区(现波兰、立陶宛等地)的人,还视德国人为“解放者”。于是有大批的苏军投降了德国。
但此时的希特勒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或者也可以说,他是个有理想的人——他看不起东斯拉夫人,对待投降的苏联人非常残忍,这就导致了苏联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投降德国人,我们没有好果子吃”,那怎么办?拼命吧。于是苏德战争的底线也是一再的被突破。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苏德战场的惨烈结果,前期占优的德国人残杀了很多苏联人;而后期占优的苏联人也没有客气,抢走了几乎能抢走的一切财产,只留下了大量的被欺凌过的德国妇女。
9、日军
日军在战场也是很拼命的,“切腹”甚至被他们视为一种荣耀。
这是一种近乎宗教的“对天皇的效忠思想”,所导致的。
以宗教思想为基础的部队,其“不怕死的精神”都是不缺的,但相对的会缺乏一些组织性。
10、北洋军阀
我国北洋军阀之间的战争,也比较接近西方那种战争模式。
打输了,下个野就行。
11、我军
我军的作战也是非常英勇的,大部分士兵从未在意过自己的生死。
而且组织性纪律性也特别强。
这是因为我们军队的组成所决定的。世界各国的贫苦大众,大都过的很惨淡,各国的军队都是听命于各国政府,很少有能够为贫苦大众服务的。
而我国的百姓,在经历了满清末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是达到了苦难的巅峰,想要勉强活着都已经非常艰难。
我军战士为何不惧死亡?因为他们大都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只以贫苦大众为主的,为贫苦大众服务的军队,战斗力自然是非常强大的。军队里的人都知道,只要拼死守护住新中国,哪怕自己牺牲了,自己的亲人也会活的更好。
总结,西方人对战争的态度,更偏向于“工作”,从上到下都是。所以他们觉得打不过,也就投降了,也不以为耻。日本人作战不要命,是由于他们宣传的类似宗教级别的“效忠天皇”;而我军战士作战不要命,则是由于我党是真正为贫苦百姓而战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