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策略引发的日本观光热潮与人才流失问题如何解决?
“日本制家电跟化妆品不只品质好,而且还很便宜,非常划算。”
从2015年起到2020年疫情流行之前的5年内,每年都会从中国去日本玩的小李说道。他在北京市的自家内,摆放着电锅或吹风机等各种日本制家电。
△爆买“定番”化妆品 / wiki@ict.wa4 CC2.0
2012年第二次安倍政权之后,由于日币贬值跟短期签证的发行放宽,所以去日本玩的外国旅行者数量持续增加。
2013到2014年出现了“外国观光客消费”一词,2015年的赴日外国人数比前一年增加47%,激增了1973万人。外国观光客的人数,终于在48年后超过了出国的日本人。
2019年跟前年比增加了2%,为3188万人,外国观光客在日本花费的旅行消费额总额,上升到了4兆8千亿日元。
“爆买”背后的危机
最初吃到这股热潮红利的,是家电量贩店和百货公司。中国人大量购买数码相机、电饭煲、手表这三种所谓的“日本土产三大神器”, 这种疯狂采买的现象被称为“爆买”。
接下来的新名单是化妆品、智能马桶、保温瓶。在华人圈的农历春节连假时,东京、银座的家电量贩店前永远停满了中国的旅游巴士。
△来源 /日本テレビ
爆买告一段落之后,他们的目标从“产品”改成了“体验”。
不论是爆买或体验型消费,都大大支撑了2014年消费税增加之后的国内景气。由于日本人口减少,国内的个人消费未见起色,所以政府也将“观光振兴”视为经济成长战略的一大重点。
这种爆买的情况,媒体界全部用“日本的高品质倍受欢迎”的观点来报导。
然而当时,笔者负责的路线是家电量贩店这一块,我到现在还忘不了业界大厂高层说的话。他看着很多外国人挤在免税结账区,担忧地说:
“我们会这么受欢迎,只是因为便宜罢了,他们追求的是日币贬值带来的划算感。日本人也能像他们这样狂买国外的东西吗?”
转变始料未及
他接着说:“过度依赖观光客的缺点,是会受到国际情势的左右,所以也有风险。”
谁也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个高层的担心的“危机”真的发生了:2020初,疫情开始扩大,原本因外国观光客而十分热闹的全国景色为之一变。
依据观光厅发布的资料,2020年一月到三月的赴日外国观光客人数跟前年同期相比减少一半,约为4百万人。消费额也减少了4成,只剩4千亿日元。四月之后则几乎全数消失了。
外国观光客的旅行消费额,被算在国内GDP的“出口”中,2019年占名义GDP的1%。也就是如果疫情无止尽的话,GDP约会蒸发1%。
由此可见,尽管“廉价日本”似乎为日本带来了更多的观光客和消费增长,实则暗藏诸多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因为外国观光客而带动生意的地方或中小型企业。
东京商工研究指出,2020年全国企业破产(负债总额千万日元以上)的件数有7773件,其中有2596件是因为外国观光客的需求消失或外出限制等原因,受到极大打击的餐饮业或旅馆业者等服务产业。
△来源 /東京商工リサーチ
疫情之下,浮现出日本对外国观光客过度依赖造成的问题。在疫情结束后,也该审视如何调整观光政策了。
当然,由于日本国内人口减少的关系,以观光立国的经济政策或提高外国观光客数量都是很重要的。日本近年来虽然外国观光客激增,但跟其他已发展国家相比还是很少。
例如游客为全球第一名的法国,在2019年约有9千万人造访,观光业一年可以产生21兆日元的产值。
“最便宜的景点”
赴日外国人增加的理由是日本的价格便宜,我找到了一篇这样的外国报导。
英国小报《每日邮报》在2020年一月以“Where your holiday pounds will go miles further”为题,介绍了值得推荐的旅行地点,它是这样介绍日本的:
“由于长年的景气低迷,日本首都的价格下跌了13%,前往东京旅游,现在正是时候。”
△来源 /pakutaso
在“在英国观光客心目中最便宜的十个场所”中,日本(东京)仅次于保加利亚(晴滩)、土耳其(马尔马里斯),位居便宜排行榜第三名。
报道又继续写道:“在这十个国家中,日本是长距离旅游景点中最便宜的目的地。”
——因此这样的现实,日本也应该要接受了。
“廉价”带来的弊端
文章到目前为止,介绍了很多“廉价”的物品或服务及其问题所在。然而应该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虽然薪水很低,但只要物价便宜就能生活,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的确,对照物价的话,只要收入高,就能过着无虞的生活,“廉价”和“贫穷” 并非一定有关联,两者并不是画上等号的。
△来源 /pakutaso
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伊藤隆教授却敲响一记警钟:“日本商品的低廉价格,迟早会以浩劫的形式报应到日本头上。”
伊藤教授的理由如下:
个人问题
海外高级名牌包或名酒、名画等等,这种在国际间是以一物一价的方式成立的高级名品,对日本人而言,是遥不可及之物。
由于住宿费和旅费很高,也没办法常常出国旅行。
也就是说欧美人或亚洲人可以长住日本或享受购物之乐,但日本人却没有这种闲钱去他们的国家玩。
人才流失
跟国外企业相比,日本企业没有提供高薪的吸引力,会英文的精英日本人,为了谋求更高的薪资会转往海外公司。而为了寻找优秀的人才,将据点移往海外的日本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来源 /pakutaso
培育人才
日本年轻人就算想要成长,但付不出国外念书的学费所以也无法留学。不会英语、能力差的人,最后只能留在国内,别无选择地在薪资低廉、过去只能雇用外籍移工的公司,做低阶劳工的工作。
国际人才
最后,日本人便无法在国际企业或国际机构上占有一席之地。日本企业的高层也都是外国人,日本人只是一般员工,所得都流到国外,日本有可能变得更贫困。
随着日本商品在全球市场的廉价定位,长远来看,可能导致优质人才的流失和企业创新力的减弱。
以上这些要素,可能会扼杀日本的成长力。这种“廉价”的标签,会逐步削弱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品牌形象,最终导致日本整体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来源 /pakutaso
“廉价”虽然带来了短期的利益,但长期的弊端不可忽视。展望未来,若日本要打破这一困局,必须实施多方面的政策调整。
正如伊藤隆教授所言,日本应警惕这一趋势所带来的潜在浩劫。唯有从根本上调整经济发展策略,方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思考,正是当下日本社会亟需深刻反思的命题。